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史: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9 00:11:39  


 
  《亞威農少女》以巴塞羅那亞威農大街妓女形象為依據,以立體主義方法表現五個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一個坐著的像戴著假面具,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左邊一個正拉開赭紅色的幕布。此畫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繪畫的新局面,同時波及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文學各個領域。

  畢加索十五歲開始學畫,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從現實主義到超現實主義到結構主義,以致波普藝術,交替使用繁複與簡練、具象與抽象、寫實與誇張等手法,始終保持旺盛的創新精神,始終根植於民族、民間藝術。他是一位人道主義者、愛國主義者,致力於人類的和平、正義、進步與民主,於1944年加入法國共產黨。

  1937年4月26日,法西斯空軍轟炸西班牙北部重鎮格爾尼卡,為揭露、抗議德、意法西斯的暴行,畢加索創作了震撼畫壇的油畫《格爾尼卡》。此畫採用分解立體構成法,運用多種風格與手法,以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公牛象徵強暴,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與希望。畫中也有實景的描繪,右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啼哭呼號,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倒地的士兵。左邊一個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不遠處是俯身倉惶奔逃的女子。精心組織的金字塔式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有多變的細節,又突出了重點。畫家用黑、白、灰三色畫成,調子陰鬱,突出了緊張與恐怖的氣氛,是對戰爭暴行的控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