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玄學的興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4 00:04:28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通常所謂“學術”,指系統專門的學問,但最初的“學術”一詞只是動詞,即“學……之術”的意思。今天意義的“學術”概念是到南北朝時才開始出現的。在此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古無“學術”,“學術”是隨著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才逐漸形成的。

  中國傳統學術,按其本來的內涵,包括今天所謂文、史、哲三家。在漢末魏晉社會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而又對學術發展發生著重要影響的,則主要是文與哲兩家。從建安文學到魏晉玄學,分別體現了密切銜接的前後兩個時代的特色,在中國學術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東漢初開國皇帝劉秀的“建武”與東漢末獻帝劉協的“建安”,一首一尾(轉瞬即逝的“延康”忽略不計),是東漢持續時間最長的兩個年號,然劉秀的“光武中興”與劉協的大權旁落、曹魏繼起已不可同日而語。漢政權的衰亡與魏政權的新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緊隨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之後的魏晉玄學的興起。

  (一)同、統與變、常

  中國自古雖然沒有“學術”,但卻有“道術”。歷史回溯到上一個天下紛爭的戰國時代。《莊子.天下篇》雲“道術將為天下裂”。並因其裂而將天下道術分成了墨家、宋尹派、彭蒙田駢慎到派、關尹老子派、莊子派和惠施為代表的名家等。在這裡,除了墨家和惠施名家外,其餘都統屬於道家。儘管後來慎到被歸於法家,但《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本是學黃老道德之術的。由此可見先秦道家紅火興盛的局面。當然,《天下篇》對學派的概括與它本來基於道家立場而描述“天下”有關。因而,儘管其中未提及儒家,儒家的存在和發展卻是不能忽視的。

  自孔子創立儒家開始,先秦儒家學派雖然號稱“顯學”,但其實只是百家之一,在當時的整個社會思潮中並不占有主導的地位。孔子死後,儒家因其分裂而勢力明顯衰落,所謂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後來韓非子概括為儒分為八,但其中真正具有影響的不過是孟子和荀子兩家。司馬遷作《史記》,在“仲尼弟子”而後,只為“孟子荀卿”作傳,便是最明顯的證明。雖說孟子“辟楊墨”有再造儒家之功。但是孟子的努力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國儒家傳承的頽勢。《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記述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