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學者:中國被高估,美國將復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6 11:58:48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聯合早報》今天發表在美國波士頓的大學任教的薛湧的文章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已經領導西方陣營和蘇東集團打了40年的冷戰,全球布武、處處出擊,被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無休止的國際承諾拖得精疲力盡。與此同時,享受美軍所提供的“免費國防”的日本,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導致日本貨全面擊敗美國貨,日本的人均國民所得也超過了美國,日資大力收購美國資產。一時間,“日本第一”、“美國衰落”的聲音主宰了媒體。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肯尼迪的《大國興衰》一下子炙手可熱,高居《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其核心立論振聾發聵:現在已經不是美國是否衰落的問題,而是美國是否能衰落得像大英帝國那麼體面。

  重演“黎明前黑暗”歷史?

  文章說,以我們的後知之明來總結:那時正處於美國打贏冷戰、崛起為世界獨霸、享受九十年代高速經濟增長的前夜。被稱為“黎明前的黑暗”也許更合適。而被認為能買下美國的日本,則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很快就進入“平成不況”的長期衰退,如今人均GDP比美國低30%,兩國已經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發達國家。

  20年後的今天,似乎歷史又一次重演:美國自九一一後全球興兵,正陷入兩場戰爭中不能自拔。半個多世紀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衰退,一度把失業率推升至兩位數,重挫美國國力。再看美國的財政:將近十三萬億美元的國債,接近GDP的90%,人均欠賬4萬多美元。如果把各級政府、企業、家庭的欠債總額全加起來,則高達55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正迅速崛起為一個世界大國,並當起美國最大的債主。

  於是,“美國衰落論”再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的時候》、《中國怎麼想》等等書籍,也大行其道。我在美國的大學教書,上課第一天問學生:“你們為什麼學中國史?”一位學生半開玩笑地答道:“不是中國馬上要統治美國了嗎?”

  不過,20年前當“美國衰落論”呈席捲之勢時,現今美國社會的中堅和領導階層,大多已經上了大學或大學畢業。奧巴馬當時也將近30歲了,正是積極思索世界的年齡。他們當然不會從20年前的歷史中一無所獲。最近美國經濟復甦的征兆明顯,歐洲、日本則麻煩更大。“美國復興論”立即適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其中保守派作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在《紐約時報》自己的專欄中寫了一文:《放鬆點,我們將挺好》,概述了“美國復興論”的基本依據。

  “美國復興論”的論據

  “美國復興論”的一大主角,是著有《下一個一億:2050年的美國》的科特金(Joel Kotkin)。其實此書是近年來多種人口學著作的一種,很反映了人口學派的共識。他指出,到2050年時,美國的人口將再增加一億,總人口達到四億。美國人的生育率比歐洲和日本高出50%,比中國也高出一截。在1968-1979年間出生的美國人,比起經歷了“性解放”、“女權運動”的父母那代“嬰兒潮”來得更注重家庭價值,更喜歡養孩子。在30年前蘇美冷戰高峰之時,蘇聯人口還多於美國。但是,到了2050年,俄羅斯的人口將不到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到那時,歐洲和東亞都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超過65歲,美國這部分老齡人口則僅占其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美國的平均人口年齡,不久就將變得比中國要年輕。

  除了生育率的優勢外,美國在吸收移民方面的能力也是世界第一。這些移民往往特別具有創業精神、冒險勇氣、和艱苦奮鬥的工作倫理,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動力。在1990-2005年間,四分之一由風險投資支持的上市公司為移民所創建。在2007年《財富》百強企業中,有14個是由移民CEO來領導。在中小學中,移民子弟經常是最頂尖的學生。到了2050年,美國一半人口將是“少數民族”。奧巴馬當選總統開始了“後種族時代”。雖然美國的種族問題仍然非常嚴重,但美國在這方面的進步速度驚人。種族問題的改善直接提高了文化的包容性。未來40年將進入全球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的時代。各國對優質人口的爭奪愈演愈烈。美國的這種兼容並包的文化,奠定了她在這場競爭中獲勝的基礎。

  可見,美國仍然是個年輕的國家。年輕國家往往更具有前瞻性、開放性、和冒險精神。2008年,有28%的美國人承認曾經考慮過自己創業。這個比例比法國和德國高一倍。自雇的美國人的比例比起九十年代中期來已經高了一倍。美國目前占有世界研究與開發總投資的三分之一。這直接導致了生產力的高漲。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大約是中國工人的10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