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美國人為何愛給別國貼標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4 00:16:31  


 
  不過,美國人的道德標簽並不會“亂貼一氣”,背後還是要審時度勢,精心算計。比如“極權國家”這樣標簽即便滿世界飛,也不會貼到實行君主制的大盟友沙特阿拉伯身上;日本、韓國被授予的“民主橋頭堡”稱號,並不會同樣送給通過民主選舉上台的哈馬斯——儘管巴勒斯坦是中東少有的民主制國家,可是哈馬斯反對美國,自然屬於“恐怖主義”勢力。

  換言之,美國給什麼國家貼什麼標簽,在於和美國關係的親疏友善,是否服從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人自己也知道這回事,但是他們似乎有著把道德原則和國家利益兩手抓的天賦,一邊是國家利益至上,另一邊是道德標簽照貼,兩邊並行不悖。

  有的標簽反映了當時美國政治的主流傾向,可能決定美國一段時期內的外交政策走向,值得相關國家密切關注和研究。比如小布什政府上台提出的“邪惡軸心”,就為後來美國入侵伊拉克埋下了伏筆。

  但是,並不是對所有的美式標簽都值得人們那麼認真。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各種政治勢力要想取得政治優勢,需要相互競爭,新名詞、新標簽當然是吸引眼球的最好方法。俗話說“幹得好不如唱的好”。美國的智庫和媒體也是要靠“賣唱”吃飯的,有時一個新名詞很大程度上只為賺吆喝。

  因此,美式標簽背後的魔力,實際上是美國的話語霸權。像“病毒”這個新發明,如果是格魯吉亞送給俄羅斯、哥倫比亞送給委內瑞拉、伊拉克送給伊朗,可能都不會在全球媒體上出現。偏偏是美國人說出來,即使只是一本雜誌,就足夠引發全球關注。

  筆者曾有幸到《外交政策》雜誌社參觀,幾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跟許多單位擠在一個樓上。樓外的馬薩諸塞大街上,還雲集著上千家同樣大名鼎鼎的智庫,在華盛頓這個算不上大都市的城市中心,牽動著全世界的眼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