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當代藝術是棵大白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6 00:07:25  


 
  對此,何炬星並不認同。他說,中國當代藝術的確借鑒了西方藝術語言,但通過回顧30年,發現近九成當代藝術作品是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的思考和情緒表達,描繪的完全是中國土地上發生的一個個情景。“當今中國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借用西方語言和工具的現象;重要的不在於借鑒什麼語言,關鍵是看它所關注的是什麼內容。中國當代藝術關注的是中國的社會環境、社會進步和內心感受,怎麼能簡單地說是對西方藝術的拷貝?”

  以本次大展為例,不管藝術家採用何種先鋒藝術方式,他們都使得繪畫成為參與社會變革的一股強勁的視覺力量。上世紀80年代初,羅中立的《蒼天》反映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久旱逢甘霖的狀態;“85新潮”時期,孟祿丁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在新時代——亞當夏娃的啟示》,既是對西方超現實主義藝術語言學習的最知名之作,也是改革開放正在不斷打破種種禁錮和陳年舊習的象徵;1990年代,中國畫壇學院現代派最知名作品之一、朝戈的《敏感者》,聚焦知識分子精神狀態;2000年以來,青春殘酷繪畫領銜人物尹朝陽的《石頭》,則用帶有表現主義意味的筆觸,隱喻地表現了青年與環境的緊張關係……揭開洋化的包裝,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的內核。

  “大白菜”的根還在中國

  在很多的人觀念中,中國當代藝術品大多在西方藏家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瑞士藏家烏力.希克。被稱為“中國當代藝術品最大藏家”的他用10餘年時間收藏了180多位中國藝術家的近2000件當代藝術品,幾乎包含了繪畫、雕塑、裝置、影像、招貼、剪紙等當代藝術的各種類型,堪稱一部“微縮的中國當代藝術史”。在瑞士中部那占據整整一個小島的城堡式家中,他率領一個工作班子整理、研究所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並策劃在世界巡回展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