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科院:中國房價永遠上漲只是神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6 17:02:31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中國社科院昨天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藍皮書(2010)》指出,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使房地產泡沫不斷加大,中國房地產價格永遠持續上漲只能是一個神話。

  聯合早報報道,藍皮書預測,20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供求偏緊,各月房價同比增幅將呈現由高到低趨勢。

  有官方學者指出,中國大城市房價暴漲的主因並不是所謂的“住房剛性需求”,而是投機者爆炒的結果。政府近期採取系列調控措施仍不夠嚴厲,官方應該盡早出台針對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讓炒房者付出更大成本。

  自國務院4月中旬發布調控房價的新“國十條”以來,北京等地先後出台緊縮房貸等措施遏制去年下半年以來飛漲的房價,造成各大城市房屋交易量大幅下滑,房價也開始出現走低勢頭。但根據過去幾年房價“越調越漲”的經驗,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和炒家仍在觀望政府是否真的有調控房價的決心,一些經濟學者也不時發出調控是暫時的,房價不久還要上漲的預測。

  學者:供求矛盾

  可能持續20年

  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就認為,雖然近期在政策的調控下,房價出現了回落,但中國房地產供求矛盾可能持續20年,眼下出現的房價下行時間不可能持久,幅度不會太大。

  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研究所土地與房地產研究室主任李景國昨天說,和以前的調控措施相比,新“國十條”更為嚴格,力度大得多。新“國十條”應該成為一個長期性的政策,而不是一個短期的措施。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國建設用地仍然是相對的稀缺性資源,一旦這個措施停止,將可能複制2009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瘋漲的情形。

  李景國認為,政府在出台新“國十條”的同時,也出台了其他配套政策。比如說增加土地供給,2010年要增加供給18萬公頃,比前幾年的供應量大得多。比如房地產市場產品的供應結構,70%是普通住房,政策性住房、保障性住房供地量不低於70%。因此,新“國十條”會有效。

  住房和城鄉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昨天說,從1998年房改以來到現在,房價一直在上升,從來沒有降過。2009年房價漲得確實有點瘋狂了,房價脫離了市場的實質,出現了很多不真實性,遠離了社會,所以必須要調控。

  王玨林預測,2010年官方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不會放鬆,“大家不要有期望值,期望階段性的調控,我覺得這次國務院下了很大的決心。”同時,2010年房地產市場會在調整中發展。全國那麼多城市,不是北京、上海幾個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市場比較穩定。雖然有暫時的停滯,不等於全年市場不發展,但是對發展要理解,不能再像2009年(房價瘋漲)的情況。

  國務院法制辦季懷銀:

  盡早徵收住房保有稅才治本

  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季懷銀前天說,開征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是保證住房市場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決當前中國面臨的多項棘手問題的治本之策,早開征比晚開征好。

  與一些房地產商和學者時常炒作所謂“住房剛性需求”,為房價飈升尋找借口不同,季懷銀認為,房價飈升的真正原因是投機炒作。1998年至2006年,中國住宅供給年均增長速度為27%左右,而城市人口年均增長速度只有3%,住宅本應供大於求。但投機者甚至開發商囤積大量房源,造成虛假的供不應求,推動房價暴漲。

  據新華社報道,季懷銀說,前幾年稅收調控措施收效甚微,是因為當時的稅收措施都是增加住房交易環節一次性繳納的稅收,而交易環節的稅收完全可以轉嫁給購買方承擔,不會影響囤積住房者收益。稅收政策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讓囤積住房的人付出較高成本,至少要抵消掉他們的預期收益,而且囤積時間越長其稅負越重,越難以轉嫁。

  對於有人擔心開征保有稅可能導致房價暴跌,季懷銀說,大量的投機炒作才是導致房價暴漲暴跌的根源,開征保有稅恰恰可以消除這一根源,維護市場安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