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日報:戶籍出身成拉大收入差距推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4 11:44:22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稱,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壟斷行業收入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戶籍、出身、企業身份等差別,成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人民日報》報道,趙剛在一家國有金融控股集團任部門經理,稅後年薪80多萬元,加上房補、車補、書費、健身費、休假補貼、補充養老保險以及各種臨時性的“福利”,實際收入在百萬元以上。

  趙剛的高中好友小燦在中部一個地級市的加工企業上班,企業效益好,他年工資總額4萬多元,在當地屬高收入。“收入的1/3還房貸,1/3供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國家說擴大消費,可靠這點兒工資收入,不頂事兒!”他說生活壓力很大。

  趙剛的小學同學王培仍在老家務農,天暖種地、養魚,天冷去鐵路打零活,一年到頭累得要命,純收入只有2萬多元,還不抵趙剛工作一星期。

  三個人收入懸殊的現狀,正是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真實寫照。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認為,目前收入差距擴大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199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6∶1,2010年已達到3.33∶1,“落差”幅度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也高於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

  ——壟斷行業收入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收入。“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金融、電力、電信等行業與製造加工業工資水平差不多,但隨著壟斷地位的加強,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已遠遠超過社會平均水平。”李實說。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

  ——市場價格扭曲導致的行業暴利以及管理部門的灰色收入。我國的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並不完備,資本、土地和自然資源的使用和配置基本上都受控於政府部門,市場價格難以形成,交易價格往往是扭曲的。以低價獲得礦山、土地等要素的企業會輕而易舉地從中獲得高額利潤,而相關管理部門會以尋租等方式,從中獲取大量灰色收入。

  ——在行業企業內部,工資、福利向少數人集中的趨勢正不斷加強。2008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財務決算反映,當年央企人均福利費支出為3387元,其中最高的為4.46萬元,最低的為149元,相差近300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