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儒學能為文明對話提供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0:08:00  


 
  我認為我們的考古學和古史研究很多年以來恐怕有一個很錯誤的觀點,就是總以為我們這個古代文明是孤立的。這妨礙了我們將自己古代的文明放在全世界的文明史和考古學的背景裡面,進行系統的考慮,沒有能和世界文明對接起來。中國的文明是獨立起源的,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能說和其他文明毫無關係。舉一個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我在英國劍橋看他們收藏的甲骨文,我就挑出一塊來,當時我想,這塊很特別啊,一看就不同,武丁時候的,刻有文的。我把它送到了倫敦的大英博物院,請他們專門研究龜類的專家做鑒定。鑒定的結果就是,這種龜在歷史時期,只能在緬甸以南。所以說中國古代文明自古以來就和外國文明有所接觸,有所對話。

  張立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中國從古以來,就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西方是由一個上帝,唯一的神來創造萬物,中國不是。中國是“和實生物”。怎麼樣“和實生物”“先王以金木水火土雜以成百物”。所以中國從古以來,從思維上就有一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思維方式。

  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講和。《國語.鄭語》講“以他平他謂之和”。具體說,第一,文明對話之間,“他”與“他”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金木水火土天地男女各種因素,都是互相尊重的關係。第二,“他”與“他”之間,應該排除先在的成見或者偏見,要用一種清淨的心,來對待其他文明。第三,“以他平他謂之和”,這個“和”其實是達到一個目標:“合作”。

  各文明、國家、宗教之間,應該有個“合作”。具體講,一是“和生”,我們人和自然,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應該是和生的。第二點就是“和處”,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共處。第三點就是“和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獨立。第四點就是“和達”。自己發達了,也該讓別人發達起來。第五點就是“和愛”。我想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的。基督教講博愛,佛教講慈悲,伊斯蘭教譯作中“安拉”愛著草木也愛著人類,儒家講“泛愛眾”,都講愛。所以各個宗教間是可以互相融通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