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張平老師他們曾算過一筆賬,我國現存古籍三千多萬册,亟待修復的古籍有一千多萬册,當時全國古籍修復人員不足一百名,即使他們全力以赴,恐怕也要上千年時間才能完成。
現在,三年過去,碩果累累。
張平老師說,2007和2008年是古籍修復行業特別值得紀念的兩個年份,這兩年喜事連連。先是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成立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隨後2008年古籍修復技藝經國務院頒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此,古籍保護事業步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全國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至今已舉辦了十二期,古籍修復隊伍已由不足一百人擴充至五百人。一批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並且熱愛古籍修復工作的年輕人步入修復崗位,為今後事業發展奠定人才了基礎。
新建立的全國古籍保護重點實驗室已經開始運轉。它將把人們對古籍載體材料的認知拓展到物質的分子結構,使今後修復古籍的技術方法更加科學。
一批按照中國傳統手工造紙工藝生產出的古籍修復用紙即將發放到全國重點古籍收藏單位。這將會進一步促進古籍修復質量的提高。
談到未來,張老師心中更是充滿憧憬。他說,隨著保護計劃的步步深入,古籍修復這一傳統技藝定會不斷融入相關學科知識,逐步形成自身學科體系,最終成為一門學科。到那時,人才培養、管理、修復技術、修復材料和科研等各個環節都將獲得長足發展。古籍修復工作定會充滿生機,古籍修復事業將會不斷蓬勃向前發展,從而使古籍得到真正的科學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