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畫賣得貴就一定是大師嗎?大忽悠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6 00:09:54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在剛剛結束的瀚海春拍上,吳冠中油畫長卷《長江萬里圖》以5712萬元成交,陳逸飛音樂系列代表作《二重奏》以3528萬元成交,黃永玉《荷塘小記》也以397.6萬元成交……目前,各種幕後推手人為炒作使得整個書畫市場出現了看似異常火爆你爭我奪的熱鬧場面,畫價高得離譜,甚至一度出現“大師”滿天飛的“繁榮景象”。於是熱衷於書畫收藏的人也越來越多,面對虛熱的書畫市場,很多人對書畫作品價值判斷出現偏差,甚至只是一味地盲目跟風。試問,如今的書畫市場真的到了鼎盛的“黃金時期”,還僅僅只是一股“虛火”?畫賣的貴就一定是大師嗎?市場的認可度能否作為評判書畫收藏價值的唯一依據?為此,記者走訪了相關人士,他們獨到的見解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業內聲音

  聲音一:藝術品價格與價值嚴重失衡

  “現在書畫市場價格和價值的反差非常嚴重。”我省著名書法家茹桂坦言,從藝術審美素質與觀眾的互動來講,藝術作品實際在培養著觀眾,觀眾也在影響著作品。但要把人從經濟的人轉化成有教養、有文化、有高尚的審美情趣的人,還需要進一步的解放。如果我們仍是用經濟來衡量一切,將會導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世界的嚴重失衡。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說過:“一個高技術的社會,必然也是一個高文化的社會,以來保持整體的平衡。”當下,藝術品價格和價值形成逆差,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現象,這是過渡時期不可回避的現象,也是不期而遇的誤區。茹桂說:“沒有良好的精神土壤,也就不會產生出真正的藝術評論家,更不能產生真正能經得住時間檢驗的藝術作品。正常情況下,價格和價值應該是相符的,出現價格和價值荒謬的反差,是文化上的愚昧,眼光上的短缺,我把它稱之為‘美盲’。”

  聲音二:藝術家不能被市場異化

  “藝術走向市場是無可非議的,但這並不等於藝術家自身也被市場化了。換句話說,我們不能讓市場把藝術家異化成只會技術操作的工匠,技術和藝術是兩碼事。”茹桂說,書畫家首先應該是個文化人,藝術作品更是一種精神產品。古人說,書者,詩之餘,詩之不足,溢而為書。意思是當其他寫作形式不足以表達胸臆情感的時候,書畫作為一種補充的表現形式而出現了。這說明,書畫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書畫界的狀況卻是:文人匱乏、筆墨泛濫、以耳代目(和古人說“耳食之彼”一樣,不去鑒賞,也不會鑒賞,只憑道聽途說作為自己判斷的唯一標準),按“職(職位)”論價。更有甚者,以庸俗的社會關係學代替藝術審美標準,拉關係、搞交易、附庸風雅,拉托炒作等等。這不光危害了整個書畫界和廣大受眾,這對國民的審美取向和素質的提升都有很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