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匯改為何乏人喝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2 10:15:04  


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英國《金融時報》6月22日載文《中國匯改為何乏人喝彩》,文章說,中國上周末宣布,將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儘管外界為此進行了長期游說,許多人也因此煩惱不已,但到頭來,經濟學家們對此僅勉強表示樂觀,而非大聲喝彩。

  幾乎沒有人認為,此舉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戲劇性影響——尤其是對於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出現的巨大全球失衡而言,如今這樣的失衡有可能卷土重來。

  經濟學家們表示,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此舉的幅度有限。從人民幣離岸遠期市場昨日的表現看,市場預計人民幣到今年底僅將升值2.3%。按照這種速度,粗略計算顯示(假定其它因素不變),中國將需要超過10年時間,才能消除據估計為25%-40%的人民幣低估程度。

  但這種謹慎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把消費者需求從美國轉向亞洲方面,調整匯率是有益、但並不充分(嚴格說來也許並不必要)的一部分。2005年至2008年上一次人民幣匯率增強彈性期間,中國經常賬戶盈餘飈升。美國的消費繁榮,加之企業紛紛將生產遷往中國,充分抵消了中國在競爭力上的輕微損失。

  經濟學家們表示,要使此舉成為真正的好消息,它必須是一場多重政策攻勢的一部分,宗旨是調整中國經濟結構,使其減輕對出口拉動型增長的依賴,轉向國內消費。

  在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中,人為壓低匯率往往只會在短期提高競爭力,隨後經濟將過熱,加薪和價格通脹將推高實際匯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