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考古:發現背後藏著保護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6 00:06:32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中國在從文物大國走向文物強國的路途中,如何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依然是繞不過去的難題。在剛剛揭曉的“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名單中,有幾處考古發現,通過艱難的博弈,暫時取得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雙贏,而在這“十大”之外,還有無數的考古遺址面臨著如何保護的難題。無論誰給誰讓路,說到底都涉及到如何維護文物遺產的尊嚴。

  考古新發現背後的故事

  浙江餘杭茅山良渚遺址落選了2009年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在考古界應該算是一個大新聞,畢竟在此之前,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是非常被看好的一項考古發現。

  與這則新聞相呼應的是另一條消息,在第二期的考古發掘完成之後,該遺址將於7月全部回填並交還給房地產開發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幢幢高樓大廈將矗立在遺址之上。

  該遺址將何去何從?

  文化遺產並不是發展的“包袱”

  浙江茅山良渚遺址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臨平鎮,這是為配合餘杭經濟開發區建設而進行的一項考古。2009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餘杭江南水鄉博物館聯合對茅山遺址進行了發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領隊丁品說,目前第二期的挖掘已經接近尾聲,最大的收獲是揭露了一處聚落布局和結構比較清晰完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坡地型遺址的聚落形態。尤其是大面積的水稻田遺址的發現,規模大、遺跡種類豐富、性狀比較清晰,在良渚文化中均屬首次,對研究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形態以及中國東南地區稻作農業的起源及發展都很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