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換個視角讀《孫子兵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5 00:24:42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派了許多間諜到蘇聯去,他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暗殺蘇聯的科學家。他們太害怕蘇聯通過這些科學家,把知識轉化為戰鬥力了。正因為“知”對於戰爭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名將幾乎都是好學者。美國名將喬治.巴頓恨德國人入骨,口口聲聲地要戳穿德國狗崽子的肚皮。然而,他對他的死對頭——德國名將隆美爾卻是非常佩服,隆美爾的書《進攻中的步兵》,巴頓就看了兩遍半,有的段落都能背下來。他說:“如果英國人事先看過這本書,就不會在北非戰場失敗得那樣慘。”所以,當巴頓第一次看到隆美爾的隊伍走近時,他沒有說:“隆美爾,我會擊敗你!”而是興高采烈地喊道:“隆美爾,你真厲害,我讀過你的書!”

  二、全

  孔子創立的儒家核心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仁”!老子創立的道家核心也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道”!而研究中國兵學的人認為,《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個字:“全”!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

  什麼是“全”?顧名思義,就是全部、完全、全體,表現在戰爭領域,就是指一次作戰行動總體,如戰爭的總體、戰役的總體、戰鬥的總體。全,對應的是“破”,即部分、局部、側面。戰爭裡的破,就是一次戰爭的側面或局部、一次戰役的側面或局部、一次戰術的側面或局部。用現代時髦一點的話,孫子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一句話:用最小的消耗,換取最大的勝利。這就是“全利”目標!如果用經濟學家的理念解釋: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產出!

  孫子從統治者的角度,提醒國家的決策者一定不要將戰爭當成兒戲!在孫子看來,只有“先禮而後兵”,才能達到他的“全利”目標。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孫子的論述中可以分析出來。

  《孫子兵法》一共出現十次“全”字。其中有七次在《謀攻篇》中。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在這裡,孫子一口氣用了五個“全”字,來解釋他的利益與成本的關係。在孫子看來,作戰如果能實現“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和“全伍”,是最好的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作戰成本和道德成本,爭取利益最大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