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秦嶺長江是中國南北方人相貌“分水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1 00:08:20  


  中評社廣州8月1日電/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對分布於秦嶺以北、長江以南,以及秦嶺和長江之間的古代居民的頭面部的形態特征進行了詳細研究,發現秦嶺和長江為我國南北方人群體質特征差異分水嶺。

  最近,該所吳秀傑副研究員等經過詳細研究,發現新石器時代長江以南的居民表現為寬的鼻部和較矮的上面部,秦嶺以北的居民表現為較高的上面部和較高的眶部,而位於秦嶺和長江之間的人群其體質特征比較複雜,有些特征傾向於北方類型,而有些特征傾向於南方類型。

  現代居民,相比於長江以南的居民,秦嶺以北的居民表現為更寬闊的面部和高的鼻部。通過對新石器時代、現代34處考古遺址出土的309例人類遺骸的個體分布,並結合動物群、植物生態學、血液學、遺傳學及語系的研究結果,吳秀傑等提出秦嶺和長江為我國古代居民體質特征差異的分水嶺,這種體質特征的差異主要是由於長期適應環境因素造成的。這種差異向上可以追溯到距今60萬年左右的周口店直立人和南京湯山直立人。

  多年來,我國研究古代居民的體質特征時,採用的方法基本是選用一些主要的顱骨測量數據,通過其平均值的分析得出結論。 (據《人民日報》)

  南北方人群體質差異逐漸縮小

  秦嶺和長江為我國南北方人群體質特征差異分水嶺?對於中科院科研人員的這一成果,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黨委書記、中山大學中國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鳴教授昨日表示,隨著南北人群交流日益頻密,相貌差異正逐漸縮小。

   體質受環境影響漸小

  周大鳴談道:“在舊石器時代及以前,人的體質必須適應環境。”比如人類在懂得使用火之前,過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所以牙齒比較粗大,力氣特別大。毛發曾經非常旺盛。

  但隨著文化的發展,人的體質對環境的適應逐漸變得不那麼重要。隨著生產工具的發明和改進,人要生存下來,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強壯。

  基因交流縮小體質差異

  基因交流,即通婚和繁育後代,更是直接影響著人群體質。“現在,你要找到一個純正的南方人,即基因從未與北方人交流過的南方人;或者找到一個基因從未與南方人交流過的北方人,都是比較困難的。”周大鳴說,千百年來的基因交流使南北方人群體質差異變小。

  文化“塑造”人群特征

  文化生態也會影響人的面貌。“比如說,中國的唐朝曾經以胖為美,豐腴的女性就比較多。”同時,中國歷史上也曾有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時候。

  而到了現在,審美標準更加遵循西方的觀念,認為瘦、高是美。這些文化生態因素,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人的形象,從而改變人群體質特征。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