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考古中華》完善民族記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00:07:05  


 
  殷墟甲骨蔔辭中已見“文”字。陶寺遺址出土扁壺上的“文”字,與之相差無幾。殷墟甲骨文是較為成熟的漢字系統,陶寺扁壺上的“文”字,證明甲骨文早在商代以前就有很長時間的發展史。

  人們一般認為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實際上,甲骨文是較為成熟的文字系統。甲骨文刻於甲骨之上,得以傳世,而年代更早的書寫在織物、竹、木類載體上的古代文字則極易朽沒。陶寺文字書寫於陶器之上,方得以幸存。專家們表示,考古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由於文字不在正規的載體上,所以考古界尚不能明確肯定,但是傾向於認為這個文字早於甲骨文。

  考古發現龍文化重要線索 

  我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於龍的記載,但大家一直認為,龍只是一種傳說。

  在《考古中華》的展覽上,考古學家們用實物告訴您:中國古代對龍的各種記載以及考古發現的各種龍造型的器物,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龍文化意識的形成,並不是虛構故事。

  紅山文化的代表“玉豬龍”已為人們熟知,但它並非“龍”的起源。早在距今7000年前,中華大地上已有“龍”的形象出現。內蒙古敖漢旗小山遺址出土的一件陶尊形器上的紋飾中已出現長著獠牙的豬首龍身的圖案。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劉國祥說:“它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龍’,與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有著傳承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