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考古中華》完善民族記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00:07:05  


 
  展廳醒目的位置有幅巨大的照片,它是綠鬆石龍形器在二里頭遺址被發現時的情形。資料顯示,綠鬆石龍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鬆石片組合而成,每塊石片大小僅有0.2厘米—0.9厘米、厚僅0.1厘米左右。龍身中部還發現一銅鈴。專家說,龍形器發現於宮殿區的一座墓葬。它全長約70厘米,在墓中平置於人骨架的右肩部至左髖骨處,頭上尾下,銅鈴正處於人體的腰部。其年代約公元前1700年前後,相當於夏代中後期。想象一下,一個安葬於皇宮庭院裡的人,一條綠鬆石龍從他肩部掛至腰際,而且在龍的身體中間有一個銅鈴。這個人是幹什麼的?若說他是王,為什麼沒有葬在大墓中?如果不是王,又是王的什麼人呢?中國自古有“馴龍”一說,那麼這個銅鈴是不是跟馴龍有關?考古所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誠認為,這一發現為研究古史懸疑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

  考古學家還根據龍形器的形狀、特點追溯出了這種龍的早期形態,而這正是文獻描述無法解答的。朱乃誠認為,夏朝有“馴龍術”並非傳說,而這個身掛龍形器的人應是與馴龍人有關。古人馴的“龍”其實就是揚子鰐。

  展廳裡,還有距今15000年前的刃部磨制的石鏟與弓箭箭頭、距今9000年前後的稻米、距今近5000年的安徽尉遲寺立鳥神器、北朝人面瓦件等。每一件文物都講述著一段傳奇。幾個有創傷的顱骨告訴人們,早在5000年前中國人就會做開顱手術了;阿房宮的考古資料為項羽平了反,他並沒有焚毀這座宮殿,因為阿房宮根本就沒建成過;而青海喇家遺址則訴說著4000年前的一場大地震: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母親至死保護著孩子,感人場景被緊隨而來的洪水所覆蓋,得以完整保存,甚至留下了一碗沒吃完的面條…… 

  據悉,《考古中華》展在北京將持續到10月10日,此後將在全國巡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