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府或設非港人買樓限制 地產界憂挫信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9:29:02  


張炳良建議限制外地人購買中下價樓(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香港樓市熾熱,市民置業日趨困難。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昨表示,一旦樓價失控,政府需考慮是否限制外地人購買中下價樓宇,而只能買豪宅,或徵收額外稅項。他說調控樓市力度必須小心衡量,並承認當局低估外圍因素對樓市影響。

  香港大公報報道,港府及金融管理局日前接連出手,遏止炒風。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張炳良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現難預計新一輪打擊炒風的措施是否有效,因炒家計算成本後,如果認為仍較其他地方划算,仍會停留本港。他說,評論措施是否有效言之尚早,但措施的確提高炒家成本,並增加中下價住宅地供應,回應社會關注。

  當局低估外圍因素

  對於政府打擊炒風的招數,張炳良表示,如樓價到達失控地步,政府有需要考慮是否限制外地人購買中下價樓房,或徵收額外稅項。港府一直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他亦承認,此舉對香港自由市場會構成重大打擊,但港人如果無法置業,政府亦要作交代。

  張炳良提醒,推出調控樓市措施時,“必須小心衡量力度,一旦落藥太重,樓價下挫令市民資產貶值,同樣會有負面影響。”他說,如果西方各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改變,會令息口改變,而政府措施亦同時要靈活配合外圍環境轉變。他承認,增加樓宇按揭限制,難免影響部分真正用家,但亦要顧及銀行所能承受的風險和買家負擔能力,因此他認為新措施合理。

  張炳良承認,政府低估外圍因素對中下價樓房的影響,但外圍經濟環境、低息及游資等問題,並非政府可以控制。各界早已表達對復建居屋的訴求,張炳良說,社會上意見仍分歧,即使復建居屋的供應量,亦不會太多。他指出,居屋及私人樓宇屬兩個不同市場,居屋並不能領導樓市價格,但對市場有一定調節作用。

  被問及是否趕在本周二賣地前推出遏抑樓市措施,以免推高樓價,發展局副秘書長傅小慧在另一電台節目裡表示,此非主要考慮,樓價由市場決定;政府會確保土地供應充足,可滿足需求,包括中長線土地,例如啟德發展區用地,預計可提供一萬六千個單位,首批於二○一五年推出。她說,今年土地交易暢旺,勾地反應亦算踴躍,同時政府亦會主動拍賣土地,而何文田及聶歌信山兩幅地皮已提供約一千二百個單位。

  遏投機者“以小博大”

  有市民致電電台節目,質疑措施為何只禁止一手樓“摸貨”,卻不對二手樓實施措施?運輸及房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馮建業承認,“摸貨”情況有上升趨勢,但不很嚴重,而措施實行對二手樓亦會有一定成效,可令投機者不能“以小博大”。被問及降低豪宅按揭成數至六成,會否令售價一千二百萬元以下的單位成炒賣目標,他回應稱,政府會密切監察所有類型樓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