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軍少將楊毅:美國西太平洋戰略之我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00:03:14  


 
  另外,小布什在位八年進行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幾場局部戰爭,戰場上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後重建方面遇到了大麻煩,占用了極大的戰略資源,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包括兵力,使美國疲於奔命,顯出了一種頽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奉行正確的政策,積極推進建設和諧世界,與各大國的關係比較穩定,同時在推進區域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美國對中國在亞洲地位的上升感到一種憂慮,所以奧巴馬上台後提出美國要重返亞洲,並且是高調重返亞洲。
 
  中國國力的發展和軍事力量的加強,使美國患上了一種戰略焦慮症,或者說是一種戰略恐慌。前面講的那些新動向,恰恰說明中國已經越來越被美國視為它在全球地緣戰略籌劃中的一個新的聚焦點。其全球布局,包括軍事力量布局、外交布局以及聯盟戰略、經濟政策,等等,現在都慢慢轉向中國,更加關注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要採取當年與蘇聯對抗那樣的遏制政策來對付中國。因為中國的性質跟過去的蘇聯不一樣,中國採取的戰略途徑和手段也不像蘇聯那樣咄咄逼人,而且大的國際戰略背景也跟冷戰時期不一樣了。全球化時期大家的經濟利益等各方面的利益聯結在了一起,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想像過去遏制蘇聯那樣來遏制中國是行不通的,傷害中國等於傷害了自己。另外,美國想拉起一支隊伍來共同對付中國也很難,很多國家不願跟它走,因為它們跟中國的利益從某種角度來講已經大於跟美國的利益,特別是中國周邊的國家,包括美國的一些重要夥伴。比如日本,它跟中國的貿易量已經超過了跟美國的貿易量。所以在這種格局下,美國出現了一種戰略焦慮,於是最近它在東北亞地區動作頻頻,包括它的兵力向東移(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包括海上作戰兵力、航母、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等,還有一些大型作戰飛機移到關島,移到太平洋方向。我們對此應該表示關注,但是不要恐慌。坦率地講,中國也不是昔日的中國,也不是誰想嚇唬嚇唬就能唬住的。

  對這個問題,我們既要看到它的嚴峻性,也要有自信心。我前段時間在媒體上談到,關於美國的這次演習,既暴露了它的來勢汹汹,同時也暴露了它的虛弱性。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強者不暴”,有力量應該是不怒而威,你這樣大張旗鼓大動干戈,實際上表示你的力量還不夠強大,你對自己的信心不足。美國在“天安”號事件上搞的一系列動作,給人的感覺更多地是在演戲,或者說是美韓兩國相互綁架,相互利用。韓國利用美國是拉大旗做虎皮,想表明韓美關係加強了、上升了,超過日本了,以為這樣就可以在與朝鮮的較量中占上風。但這麼幹實際上是失分,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當事人,若美國最後拍拍屁股走了,韓國還不是得自己收拾爛攤子?美國的打算則是,趁著這個機會顯示一下力量,表面是對韓國的支持,實際上不但給朝鮮看,也給別人看(主要是對中俄,尤其是中國),美國是想發出一種信號:我美國還是老大,還是領導人,還很厲害,你們都不要輕舉妄動。實際上,任何軍事行動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背景,具有豐富的政治含義。面對這場鬥爭,我們要冷靜觀察。坦率地講,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了,把經濟搞上去,是最根本的。把經濟搞上去了,誰能離開中國?把軍事力量建設好了,誰敢動我一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