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加坡華人保衛國家為民服務 異鄉為故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0:11:44  


無論是作為第一代還是第二代新移民,張逸韜一家人入鄉隨俗,全然融入本地社會,沒有國界的意識。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來自上海的張逸韜(19歲)曾代表新加坡到哥本哈根出席氣候變化大會,更以優異的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表現,在上個月獲得警察部隊頒發海外獎學金,下個月到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經濟與工程學系。

  他三歲隨父母到新加坡,和本地小孩一起上課玩樂,對他和同伴來說,沒有國籍上的差異,也沒任何語言障礙。在此生活了16年,張逸韜就如土生土長的青年,這裡就是他的家,沒有一絲“異客”味道。 

  印證總理與資政見解 

  張逸韜可說是第二代新移民典範,也印證了李顯龍總理和李光耀資政的見解。 

  李顯龍總理不久前估計本地需引進超過10萬客工,讓一些人擔心會造成社會問題,也引起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的課題。李總理和內閣資政李光耀都認為,第一代新移民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需要時間適應。但他們的孩子在這裡成長,會變得和新加坡人一樣。本地居民應該幫助他們更快融入,而不是把他們拒於門外。 

  張逸韜的父母張志斌(46歲)和呂紅芳(43歲)以兒子的成績為榮,也因此更確信當初離鄉背井到新加坡發展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建設局當副工程師的張志斌受訪時說,1994年,當時的公共工程局到上海招聘,他當時在上海電力設計院負責設計工作。他憑大學資格、工作經驗和較高的英文水平被錄取。他說:“新加坡的良好治安和雙語環境,成為吸引我遠赴重洋的最主要因素。” 

  張志斌和其他被征聘的約90多名中國同事前來新加坡。他被派到建築業發展局負責建築翻新的審核工作。他說:“在同事熱心協助下,我很快就可以適應公司一些運作上的差異,跟上這裡的工作步伐。” 

  兩年後,也有大學文憑的呂紅芳也應聘到新加坡擔任測量師,帶著三歲的張逸韜到本地,一家三口再也無需各分兩地。 

  由於英文能力不錯,沒有溝通上的問題,他們無論是居住、交通、氣候或飲食各方面都適應良好,很快就能完全融入本地生活。 

  他們把自己當本地人一樣生活,到了2000年成為永久居民後,他們感到更踏實,四年後成為公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我們都是新加坡人。” 

  除了張逸韜,他們育有三個順序為9歲、7歲和5歲的女兒。老么在幼稚園念書,其他兩人在南華小學就讀。夫婦倆很慶幸能有前來新加坡工作的機會,特別是初來乍到時,周遭的同事朋友,或是陌生人都非常的熱心地伸出援手,協助他們更快地融入本地社會。 

  張志斌認為新移民本身也要調整心態,用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和祖籍國不同的事物,不能過於執著。 

  他從小灌輸兒子要有感恩的心,回饋社會。張逸韜念中二時,他父親要他加入學生警察團,要讓他學會自律,也要他成為警員,為人民服務。後來張逸韜也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包括到保健促進局、居民委員會等當義工。前年和志同道合的學長發起“碧山零罪案”活動,連同基層領袖挨家逐戶傳遞防止罪案信息。 

  他過後加入基層組織青年執行委員會,也參與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黃根成在碧山—大巴窑集選區的接見選民工作,協助處理文書工作,並在學習處理議員與選民的對話記錄時了解居民面對的各種複雜難題。他說:“除安定的社會治安,居民每天也面對各式各樣問題,我立志加入警察部隊,保衛國家,為民服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