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文物造假“遍地開花” 形成產業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1 00:07:40  


 
  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陶瓷製造歷史悠久,有媒體記者在暗訪時了解到,一個村子就有幾十家農戶在仿制各類“文物”。有的農家院落密密麻麻散放著各種各樣的成品和半成品的仿制瓷器,而且媒體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從古至今各類瓷器竟然一應俱全,而且其“做舊”手法多種多樣,最後成型的仿制文物惟妙惟肖,普通收藏者根本無法辨別其真偽。而且,與相對低水平的仿制相比,當地更是存在著一批以高仿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據了解,這些技術水平高超的高仿藝人現在已經能完全仿制出就連專家都無法分辨的“文物”了。

  “無論是高仿還是傳統意義上的仿制,我們都可以把其統稱為文物造假。”李彥君對記者說道,“因為中國並沒有專門針對文物仿制的法律,這就造成了你販賣真文物可以法律制裁,而你仿制文物反而合法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文物仿制產業迅猛發展的原因”。

  有專家認為,這種集文物仿制、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現在擁有超過10萬從業者,每年收入超過百億元,儼然成為收藏市場新的吸金器。

  假文物生產全國“遍地開花”

  其實不僅僅是河南,全國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李彥君向記者列舉了部分案例:全國90%的仿制紅山玉產於遼寧地區;仿制良渚玉大部分產於江浙一帶;仿制齊家文化玉器則主要集中於甘肅;戰國、漢代玉器則是河南、安徽、徐州地區最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