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文物造假“遍地開花” 形成產業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1 00:07:40  


 
  在關海森看來,市場缺乏相應的文物藝術品仲裁機構也是導致假貨泛濫的原因之一。一旦上當受騙,沒有仲裁機構處理糾紛,所以往往依靠打官司之類的手段,耗時耗力,更多的人選擇自咽苦果。

  但與此同時關海森認為,要想改變文物造假這樣一種整體環境,得從鑒定技術上做文章。“鑒定技術可行後,法律上才有裁定一件事物的標準。法律的裁定和知識在老百姓當中的普及,是改變的根本。現在的造假市場沒有人管理,也缺乏相應的鑒定技術。”

  李彥君也認為,相應專家鑒定體系的不完善是導致假文物產業鏈發展的原因之一。在他看來,中國應該建立完善的鑒定專家隊伍體系。“為什麼假文物到了如此堂而皇之的地步?就是因為有能力鑒定的人太少了。”李彥君表示,例如河南仿造文物的企業可以仿制文物,但必須在出售的時候標明仿制。很多的時候一些充當中間環節的文物商販會故意將這些仿制文物當真的出售,這個時候就需要專家出來鑒定。“專家要對這些文物做出權威的認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購買者利益。”

  同時,李彥君表示,中國需要完善專家隊伍建設。“現在我們很難界定專家這個概念,是個人都敢說自己是專家,因此我們要嚴格規劃專家的等級界限,制定明確的標準。”在李彥君看來,應該實行文物專家分級制度,通過國家統一的考試培養確定相應的文物鑒定專家人才。

  “只有專家體系完善了,我們才能讓文物購買者放心去購買,也能從假文物流通的各個環節上遏制規範,再加上我們的執法隊伍嚴格執法,最終才能讓文物仿制市場規範,讓假文物流通越來越少。”李彥君表示。(陳傑 趙明霞/文 來源:北京商報)
 
  相關鏈接

  2009年12月27日

  河南省文物局公布,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的東漢大墓被認定為曹操高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