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如何處理好新時期的中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4 00:28:41  


 
  全國性的農村“三大渠道”建設有利於扶持和推動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生產企業的有序發展,有利於農民的再組織化,有利於優質良種、無毒低毒農藥、先進生產工具、農業科技知識的傳播,有利於避免海外資本的滲透、操縱和控制,有利於提高支農、富農政策的落實,有利於提高中國農業的全球話語權和定價權,有利於增加全社會的就業機會,也有利於國家資本的保值增值。如果把投入於外貿出口和海外債券的各種資源轉投於中國的“三農”領域,那麼,將帶來中國整體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其戰略意義非同一般。

  (4)通過農村“三大渠道”的建設,借助現代信息化的產品識別技術,建立農副產品差異化的定價機制,提高農民收入。不同的地域、氣候、土壤、水質、污染度、種子(非轉基因種子或轉基因種子)、施肥(有機肥或化肥)、防蟲與種植方法(殺蟲劑、除草劑的使用)等因素,決定著相同的產品具有不同的產量和不同的品質。因此,需要建立起差異化的農副產品識別體系和差異化的定價機制。

  政府對於食品安全的管理需要從目前的產成品終端管理模式(即“終點管理模式”)轉變為源頭管理、過程管理和終端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即“全程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徹底克服目前廣泛存在的大米、食用油、乳製品、豬肉等食品的質量危機和聲譽危機。全行業的質量危機和聲譽危機就是產業危機和政府監管危機。

  國有資本為主的本土資本必須控制全國農產品的採購、倉儲、運輸、銷售等渠道,同時,將全國各地不同的農業合作組織和各類生產企業,組織和控制在全國性的不同的專業化的流通渠道之內,克服目前小規模、無序化、低品質的生產經營狀況,實現信息化、規模化、有序化、高品質化的生產和流通。政府應該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建設大網絡、組織大生產、覆蓋大農業、服務大農村。

  建設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有序化的農產品的生產與流通體系,是有效控制農產品質量和食品質量的基礎、也是建立農產品差異化定價機制的基礎。這將有利於組織農村專業化的生產,有利於農民的再組織化、農業的再組織化和農村的再組織化,有利於提高好環境中生產的好產品的價格,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收入,有利於提高各地農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有利於提高本土農產品抵禦外來農產品的競爭力,也有利於增加農業產業鏈的就業機會、減輕城鎮的就業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