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吳東野:從兩德經驗論兩岸政治定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5 00:36:29  


 
  兩德模式或不符合台海兩岸現狀,但兩德互動經驗證明了“經濟與政治交流愈密切,愈可能減少雙方的誤解與誤判,進而降低軍事威脅與衝突”的不爭事實。有鑒於此,兩岸又何嘗不能藉著擴大經濟與文化交流與合作,從增加兩岸民眾的相互認同感著手,逐漸強化兩岸雙方的互信,最終再透過政治談判,尋求一條兩岸皆可接受的和平發展路徑,甚至走向完全的統一。目前兩岸的政治互信明顯不足,如同1950至1960年代的兩德。當時兩德簽署的“基礎關係條約”,大抵為雙方的政治定位找到“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辦法,然而兩岸迄今雖已大幅度展開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但政治定位問題卻仍受限於雙方對一個中國內涵的不同詮釋。

  站在台灣的立場,許多人會希望兩岸也能夠採取兩德模式,聲稱如果兩岸能相互定位在“特殊的內部關係”,“中華民國”對外亦可以代表(第二個)中國,只要兩岸自此加強政治合作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中國統一等待的只是水到渠成那一天;換言之,兩岸對外各自代表中國(例如“北京中國”與“台北中國”),對內則共同處於“整個中國”的屋頂下,未來歷經數十年(可能更短)的和平發展階段後,兩岸再行共商與規劃統一細節,障礙和困難都會減少許多。張亞中教授所屬的“兩岸統合學會”等菁英研擬出《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就是確立兩岸同屬“整個中國”的概念,並以相互保證不分裂整個中國、兩岸平等地位、互不使用武力、成立共同體、國際組織共同出現、互設常設代表處等宣示,試圖築成“七個夢想”(文化統合、經濟統合、貨幣統合、身分認同、安全認 同、國際參與、和平架構),大抵也是為兩岸長期的統合建構“認同基礎”。

  當然,期望兩岸採取兩德模式,可能與現實政治距離太遠。事實上,李登輝在“總統”任內提出兩岸屬於“國與國特殊關係”之後,“中華民國”再經過數次“修憲”,將主權限縮在台澎金馬,同時李先生還把一個中國定位於歷史、地理、文化和血緣的中國,因此嚴格說來,當“兩國論”被提出之時,兩岸複製兩德模式的可能性,就已經不存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