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盤根錯節彼此牽制 博弈東亞大棋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6 00:16:37  


 
  與此同時,地區化與全球化並行不悖。在地區合作的制度構建上,如何確保地區制度與全球制度的相通相容,特別是地區制度與WTO、IMF等全球制度架構的兼容性,直接關乎東亞地區與世界市場的兼容性。事實上,這也關乎東亞地區合作能否真正保持面向全球的開放性,維護全球發展大空間。任何形式的畫地為牢、“閉關鎖區”的制度安排,不僅不符合地區合作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東亞地區的開放文化,更不利於東亞開拓世界空間,共享世界資源的共同利益。

  美俄加入後的東亞合作格局

  2010年10月底,東亞峰會河內會議決定吸納美俄加入,從此,東亞地區合作機制的結構發生本質性變化,地區合作的議題、內容以及框架也不可避免地將發生深刻變化。

  首先,美國積極介入東亞地區合作框架,體現了美國主導地區秩序的根本意圖。奧巴馬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上台後,擺出高調回歸東亞的戰略姿態,其主要領導人連續尋訪東亞要塞,對太平洋西岸點施“連環穴”,意在實施瓦解。

  其次,美國在環太平洋沿岸同時展開另立門戶的跨太平洋合作戰略,積極推動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TPP原本是2005年7月由智利、新西蘭、文萊和新加坡四國簽署,2006年生效的地緣型小範圍的合作機制。2008年11月APEC會議期間,澳大利亞和秘魯宣布加入。2009年11月新加坡APEC峰會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加入TPP,讓這個並不著名的區域合作框架名聲大噪,影響力大增。隨之,越南和馬來西亞也宣布加入。美國的戰略核心意圖是,通過將東盟主要國家拉入自己的戰略軌道,對“東亞共同體”實施瓦解,避免在太平洋西岸形成“排美性”的秩序,以順勢重新主導亞洲。

  實際上,2004年前,美國對東亞地區合作採取戰略性的“善意忽視”態度,因為當時的地區合作與美國主導的開放市場、減少交易成本的期待一致。但2004年年底,東盟+中日韓領導人萬象會議決定將構建“東亞共同體”設為地區合作的總目標,並設立“東亞首腦會議”機制,顯示地區合作走向“機構化”和“共同體化”傾向,引起美國高度警覺,決定重新關注亞洲,展開亞太戰略回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