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看城市圈競爭
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廣州、深圳GDP總量已經達到或者接近萬億元,在副省級城市中處於第一集團,遙遙領先。上述這些城市均處於第二集團,競爭激烈。
在GDP達到5000億元的規模後,這些城市又不約而同地制定了在“十二五”期間翻番的計劃,規劃到2015年年底達到萬億元規模的目標。按此規劃,5年後,城市GDP又將邁入“萬億元俱樂部”。
“從今後發展趨勢來看,這些城市不再是單一的城市,集聚到一定規模會開始輻射,形成新的城市形態,比如都市圈、經濟區之類。而未來的競爭不是取決於單一城市,更多取決於城市區域的發展。”戴賓表示。
事實上,這些中心城市都在推進與周邊城市的一體化進程,比如成都經濟區建設、武漢都市圈、沈陽經濟區等。“隨著這些中心城市的發展,它們也面臨產業調整、土地制約和環境約束等問題,需要與周邊一起發展。周邊地區也自覺不自覺地納入到中心城市的發展軌跡裡。而與周邊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將決定著未來這些城市的長遠發展。”戴賓表示。
不僅如此,吳永保則表示,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不能只看GDP數據,而要看結構性數據,比如產業結構、財政收入、居民收入這些指標。不能以GDP規模、增長速度來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實力。
其實這些城市的數據也反映出一個現象,中西部城市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部沿海城市。吳永保表示:“目前,沿海城市已處於自身要求轉型的階段,不會單純追求GDP的高增長。”
當然,“中國的特征就是城市發展階段的不平衡,東、中西部城市有落差,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追求。”吳永保表示,中西部城市現在還是迫切需要發展,投資拉動仍然是主要的動力,沒有項目的拉動,經濟發展就會遲緩,而且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欠賬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