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從殲-20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必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4 08:25:03  


為了維護台海安全,兩岸盡快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陳江六會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1月14日電/大陸殲-20隱形戰機已經在1月12日中午於成都試飛成功,儘管在大陸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大陸的隱形戰機還要15到20年才能量產服役,但在第五代戰機研發成功,美國卻連F-16C/D型戰機都無法決定賣給台灣,為了維護台海安全,兩岸盡快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顯然是必要的行動。 

  旺報社評指出,“軍事互信機制”是藉由雙邊或多邊軍事交流的特殊安排,以便增進理解、建立信任、避免誤判,以及降低衝突的可能性,進而達到結束敵對狀態與簽署和平協議的目地。過去國際社會為了避免戰爭發生,曾經提出包括:安全結盟、集體安全、國際仲裁、外交途徑、軍備管制、核子威脅,以及“信心建立措施”等方法,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既使有冷戰兩極對峙,卻也沒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而“軍事互信機制”又稱為“信心建立措施”,就是藉由雙邊或多邊軍事交流的特殊安排,以便增進理解、建立信任、避免誤判,以及降低衝突的可能性,進而達到結束敵對狀態與簽署和平協議的目地。最初,軍事互信機制的概念是從軍事層面中的實際經驗所歸納而來,政治領袖與外交官於是借用相關概念與作法,並強化在政治與外交方面的效應,以防止彼此衝突的趨向。 

  兩岸之間雖然透過江陳會,兩年多來已經簽署了15項協議與ECFA,但兩岸官方並未往來,既使想成立一個“經合會”,島內的爭議也頗大。更何況兩岸可以談到“結束敵對狀態”,所以先行透過“第二軌道”,讓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未嘗不是一個可以讓兩岸和平發展得以持續的辦法。 

  那麼兩岸又該從何處開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呢?首先當然就是要求中共撤除對台飛彈的問題。從馬英九上來以來,他就不斷的宣稱兩岸是在“不統”、“不獨”、“不武”的前提下,透過“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建立起和平共榮的環境。而這個“不武”當然是指中共應該撤除對台飛彈的問題,這方面大陸國防部與總理溫家寶曾經回應過,所以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由“不武”著手,應該是最容易的地方,而這方面相信民進黨也不可能反對。畢竟,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中,陳水扁也曾經不斷的呼籲“不武”的概念,因此,如果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從“不武”開始,必然會受到台灣人民的歡迎。 

  其次是,軍事互信與政治互信的問題。過去西方的軍事專家克勞塞維茨就曾說過:“戰爭乃是一種政治行為的延續”,亦即兩岸持續60年的政治僵局,都是國共內戰的延續,國共內戰沒有解除,政治僵局就不可能完全化解。所以,只要中共願意撤除對台飛彈,那麼兩岸的政治僵局應該可以很快化解。這一方面雖然可能還有台灣內部獨派人士會從中加以阻撓,但只要大部分的民眾支持這個行動,那麼兩岸政治僵局的解決,必然就會像江陳會一樣,逐步在困難中去簽訂許多的協議。 

  第三是,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還必須從最簡易的方式著手。過去台灣的學者已經不斷的為文認為兩岸要建立軍事互信,可以從海上救難著手。海上救難包含海上反恐怖主義、反海盜,以及船難等。在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以後,恐怖分子不只躲到山區、人群中,也有部分轉移到海上進行恐怖行動,尤其以麻六甲海峽為最,他們通常會對航行於海上的商船、軍艦、鑽油平台與港口設施等,都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同樣的,過去一段時間索馬里海盜橫行,讓許多國家束手無策,各國還紛紛派遣軍艦前往亞丁灣去維護商船的安全。所以,兩岸如果要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從海上救難合作開始,應該是最不困難的一項工程。 

  最後是兩岸如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那麼台灣的“國防安全”該如何界定的問題。事實上,台灣的“國防安全”並不只是兩岸敵對的問題,而是包含整個美國戰略圍堵的形式中,所以台灣可以在美中之間維持一個“戰略平衡”的狀態,也就是台灣可以和大陸結束敵對狀態,也可以和美國維持一個戰略伙伴的關係,只要兩岸持續維持和平發展,美國必然不至於以軍事行動介入兩岸關係中,這應該是一個“一石二鳥”的策略。 

  大陸太大、台灣太小,兩岸關係的任何突破都需要大陸率先伸出友誼的手,讓台灣鞏固信心。兩岸要在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議題上取得進展,仍須大陸“仁者以大事小”。


    相關專題: 殲20橫空出世 撼動美國霸主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