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孔子課堂報告會:巴黎公社在中國的回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3 10:26:39  


  中評社香港2月3日電/歐洲時報報道,在法國籌備巴黎公社140周年紀念活動的氛圍裡,歐洲時報文化中心特邀中國作家兼歷史學者沈大力教授,於1月23日下午在該報孔子課堂作了一場法文報告會:《追尋櫻桃時節——1871年巴黎公社在中國的回響》。

  沈大力教授首先追述了巴黎公社成立和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的反響。早在巴黎公社慘遭鎮壓四十天後,中國清朝報紙就報道,聲稱法國正規軍將“造反匪徒”流放新喀裡多尼亞。滿清駐法使館譯員張德彝當時在巴黎街頭親眼目睹被押送刑場或監獄的公社社員,見證他們雖衣衫襤褸,滿面灰土,但個個淩然昂然,“額際露出一股英氣”。到1907年,詩僧蘇曼殊發表文章,表示一個中國人對巴黎公社“紅色聖女”路易絲.米歇爾的敬佩。新中國成立後,巴黎公社在遙遠的東方大國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但出於歷史原因,中國媒體繼續把保爾.莫羅-沃蒂埃的雕塑作品作為“公社墻”進行宣傳,該作品實際名為“獻給歷史革命的受害者”,矛頭直指推動社會革命的人民運動,但竟然在世界範圍被誤認為“巴黎公社墻”,一個多世紀不斷吸引世界各地的景仰者前來朝拜,許多中國游人曾經或者還有繼續在“假墻”留影紀念的。

  作為法國大革命歷史的研究者,沈大力教授於1982年春對這一雕塑墻進行了一系列考證,從現場分析到巴黎市議會檔案館查證,以確鑿證據揭開了假“公社墻”之謎。沈教授還談到赴前蘇聯參觀列寧博物館時對該館陳列由法共贈送的假“公社墻”的質疑;談到在中國如何衝破阻力推翻這一歷史“誤讀”的艱難過程,讓在座不少法國聽眾恍然大悟。中國教育部業已將當成“公社墻”的沃氏雕塑作品照片從中學教科書中删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