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者:中國將成日本重建物資基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0 09:02:43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報道,日本東部海岸地區集中大量重要工業產業。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地震之後因為電力供應以及交通系統中斷等問題被迫暫時停產。有研究學者分析認為,震後日本對華出口可能大量減少的同時,中國對日出口量可能會大幅提升。

  在日本強震會對中國經濟以及中日經貿關係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上,很多學者都認為,從短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從長期來看,影響會逐漸顯現出來。

  華對日出口料上升

  美林銀行在日本強震後迅速發表分析報告,對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可能遭受的影響作了快速評佶。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對日出口不但不會因地震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報告中寫道,“日本地震發生後,從食物到許多其他主要消費品的供應所受的衝擊也許會在短期內提升中國對日本的出口,而隨後的重建工作可能會助推中國對日本的金屬和機械出口”。

  清華大學學者劉江永也持相似看法。他分析說,目前、對於日本政府來說主要的任務是災後重建的問題。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是距離日本最近的大國。從建築材料、勞務、生活日用品、食品多方面中國都可能成為日本災後重建必需品的來源地。“我認為,中日貿易在今年保持25%到40%的增幅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中國對日的出口可能比我們想像得要多一些,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可能會持平或者有所回落。不過這當中還是存在著諸多變數。”

  劉江永表示,總體來說,地震對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人員往來是一件壞事,但是也可能由於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過程在客觀上有利於中日兩國關係的密切和深化。


    相關專題: 日本大地震 福島核危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