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企業在利比亞損失近188億美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6 18:30:18  


 
  除此之外,對中國而言,這次政治動蕩對包括大量中國公民人身安全在內的中國國家利益提出了嚴峻挑戰,而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成功完成了規模空前的海、陸、空撤離人員任務,並及時、準確地利用區域地緣政治劇變中的有利時機,把中國海空軍保護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與影響推進到了地中海及非洲內陸地區。

  隨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原來顯得十分遙遠的中東,已然離中國很近,攸關國家利益。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中東是中國能源合作的最主要區域,包括直接油氣貿易、上游合作、工程承包和共建煉油廠等;其二,中東是中國主要勞務出口市場;其三,中東已成為中國商品出口的重要集散地;其四,中東是中國維護民族團結,打擊恐怖主義和東突等分裂勢力的前沿陣地和重要舞台。

  從對利比亞事件的處置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擔負起一個大國的國際義務與責任。比如,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既全力保護中國國家利益,又努力在聯合國和國際法框架內與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大國協調、合作,力求實現維護世界和平與保護中國利益的共贏。

  一個時期以來的動蕩與戰亂已給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的經營與資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據商務部公布,僅在利比亞就有中國企業承包的大型項目共50個,涉及的合同總金額188億美元。利比亞戰亂迫使這些項目全部停工、撤退員工,許多設備、資產遭盜搶破壞。

  巨大的損失敲響警鐘,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及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高度關注完全不同於國內環境的政治風險,建立政治風險的識別、預警及應對措施體系。尤其是吸引了眾多能源和工程企業的中東地區,恰恰又是世界上矛盾衝突最為集中的地區,大國博弈、民族矛盾、宗教衝突、領土爭端和恐怖主義等,常常引爆各種爭端與戰亂。因此,應充分發揮中國和平外交的優勢,推進中國與這些合作國的傳統友好關係,努力構建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共贏機制,指導幫助雙方企業在共同的能源紐帶中建立信任和更為深化的合作。

  對於企業,則應積極尋求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保護,建立完善的海外項目政治風險規避與應對措施體系,包括必須要為海外項目投保,尤其是要專門進行政治風險的保險。分析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經營面臨的政治風險,構建應對風險的對策機制,是政府與企業加強風險管理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更對保障中國國家利益,尤其是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