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廣西與東南亞的文化淵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3 00:16:00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交往較早,歷經多個朝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密切往來,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貿易、文化、移民、宗教、語言、民俗等諸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匯。特別是明朝鄭和下西洋後,更是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文化往來推向了高潮,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也隨之深入。中國的一些古代神話傳說在東南亞國家的民衆中廣為流傳,有的還成了一些國家的文藝作品的素材和題材。中國的文化藝術早期影響著緬甸、老撾、文萊等國的文化,新加坡、越南等一些國家的文化還被劃入了“中華文化圈”,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學經典也在東南亞廣為流傳,形成了東南亞地區特有的“儒家文化圈”。東南亞的中華文化、西來文化和當地傳統文化和諧相融,相輔相成,構成了東南亞多元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對當地社會的影響與融入。如印度尼西亞的“甘邦”音樂、“佳美蘭”音樂、獅舞和“佐克”舞,就是因為受居住在當地的爪哇人、巴厘人、華人等多種文化影響,形成了爪哇、巴厘音樂舞蹈與中國音樂舞蹈相結合的音樂和舞蹈。

  中國文化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不但久遠而且深刻,至今還在這些國家的民間、民衆中不斷延續。中國語言文學、青銅器、陶瓷、雕塑、音樂、戲劇、宗教、服飾、刺綉、節慶習俗、建築、園林、石刻、木雕、繪畫等中國文化,在今天一些東南亞國家仍然可以看到這些印記與痕跡,有的國家還依然存留著“鄭和崇拜”的文化現象,保留著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獻、習俗、文物、民間傳說、神話等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至今還影響著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社會生活,彰顯著其獨特的生活形態:普通話、廣東話、客家話、福建話、廣西話等華語在馬來西亞相當流行;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紅雙喜”漢字是越南婚慶活動的吉祥標志,越南民間還使用中國的農歷,春節是越南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也有貼漢字對聯的習俗;中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在東南亞國家華人地區十分盛行,當地人和外來族群也和華人一樣過“中國年”、“中國節”;印度尼西亞各兄弟民族和華人族群一樣喜歡舞龍、過春節、鬧元宵;馬來西亞、文萊把中國的春節定為全國法定節日,印度尼西亞將中國的春節納入公共假日,菲律賓把中國的春節定為特別工作假日,中國的傳統新春佳節逐漸成為東南亞國家人民交流與溝通的文化載體,中國春節中的團圓、拜年、掛燈籠、舞龍舞獅、逛廟會等傳統習俗,也逐漸成為一些東南亞國家民衆傳遞親情友情的情感方式。

  廣西與東南亞的文化交往源遠流長,文化的認同和地緣、族群的親近,匯聚成了今天廣西和東盟文化交流的人文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