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新媒體政治攻勢下中國的應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6 00:27:25  


 
  第二,充分利用融合媒介資源,在對外傳播領域主動出擊,提高對外傳播技巧;在國際傳播中把握話語權,推進有效傳播。媒體是對外傳播的主渠道,一方面,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充分發揮多種媒體的合力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講求傳播技巧,推進有效傳播。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對外傳播的規模和力度都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多語種並用多媒體並存的對外傳播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在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傳播體系中,中國仍處於對外傳播弱勢地位。有調查顯示,20年前,美國人當中有40%的人對中國持正面態度;20年後,這個比例並沒有多大變化,究其原因,排除西方媒介的干擾,與中國媒體專業化程度和職業素養上不盡如人意也有很大的相關。比如,根據傳播學受眾理論判斷,目前媒介使用人群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大眾群體,而向細分人群或個性化使用者轉變,但是在對外傳播中,中國媒體依然沿用著把國際公眾劃分為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海外華人華僑等三類的簡單分法,或東方和西方的簡單二分法。這種思路之下,媒體使用者的不同心理、年齡、民族文化等差異都無法把握,更何談傳播的針對性和實際效力。

  此外,傳統上,我國媒介大多習慣於正面報道。但在“全世界在關注”的時代,媒體尤其不能回避突發事件的報道,也不能回避負面信息。在這類報道中,理念、技巧不同,傳播效果懸殊。媒體應不斷提高傳播能力,熟練使用現代話語詮釋解讀,增強傳播內容在軟價值層面的競爭力,獲取受眾情感上的共鳴,力求占據主動,引導國際輿論,獲取話語權。

  第三,提高公眾的媒體意識和媒介素養,增強傳播辨析力和免疫力。中國公眾的媒體意識和媒介素養有待提高。特別是中國的網絡新媒體用戶,以年輕一代為主體,他們在社會心理和認知能力上都尚顯稚嫩,喜好追隨新事物卻缺乏睿智的辨析力,在新媒體傳播上難免屈從於好奇心和率性而起的激情。而這正是美國著意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傳播西方價值觀、美化西方生活方式、甚至成立青年組織實施顛覆行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