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林建山:經濟環保失衡的台灣現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7 16:28:07  


  中評社台北5月27日電/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今天在台灣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經濟與環保的議題,在人類發展歷程一直是一個選擇題,並非是非題;國家社會的能源利用,也同樣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但是在台灣的民粹操弄之下,卻讓這兩個經濟社會議題都變成是非題,而且是用道德、倫理無限上綱作為標尺的是非題。

  這種公共政策的辯證方式或“治國”決策方式,將使得政務變得極端虛無與誇張。然而,在今日的台灣,卻已被政治人物蓄意操弄,主政者或民眾都普遍備受“道德/倫理謬誤”的強烈原罪感,以致造成許多公共建設的決策變調,極少數可以否決絕大多數、譬如2%否決98%的荒謬情境,使台灣變成“假民主而真民粹”的劣質社會。

  文章說,生存才是經濟治國的第一硬道理,任何一個國家社會或經濟體,必先有生存,才能尋求成長與發展,而後才有福祉,也才得以分配共享。因此,今天在世界上成熟的高效治理思維,沒有一個不是先謀可以兼籌所得效應(income effect)的增進與就業效應(employment effect)的穩健,才有可能索求生活水準的提高及生活素質的安康。有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才有良好的生態環保,這種循序漸進的邏輯,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治理優劣的普世價值觀。

  這種生存的硬道理,當然是今天在台灣的主政者與社會大眾都須遵循的。以此來看國光石化案,或許還有再思考的價值。

  有些習於辯證法的學者,在反對國光石化案時,堅持說不是石化業不好,也不是國光石化案絕謬,而是不該“選在一個錯誤的設置地所” ,因為彰化大城、芳苑兩鄉是國之珍寶的溼地,不得碰觸與改變。

  事實上,全台灣有22個“海岸溼地”面積共11,900公頃,其中最大最完整的是2,997公頃的台南七股溼地,以及大肚溪零散分布在台中縣側大肚溪口的4,136公頃溼地。大城、芳苑鄉大約1,500公頃,目前仍屬不定亦乏稀珍物種的海埔新生溼地,因此一直未被列入“國家”溼地範疇。 

  相對於今天國光石化案,在2004年陳水扁主政期間力推的台南七股國際機場建設案,當年為了要完全填平七股海岸溼地而大肆興蓋,那才是真正建設在錯誤地方的公共建設呢。但在當時,一些環保團體及保育人士幾乎噤聲不語。

  這幾年的台灣,以這種溼地、白海豚的非關鍵性生態環保事項,就可以輕易否決掉攸關產業發展命脈及長期“國家”競爭力骨幹的投資案,堪稱是國際間罕見的經濟發展與生態決策失衡現象。國際間竟已將這類事件納入TAIWANIZATION(台灣現象)的內涵之一,實在值得政府深思。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