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500年南海保衛史(之三)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0:58:29


 
  海禁與通海之爭

  初到閩浙,朱紈很快就發現,所謂的“倭寇”其實並非明朝初年那樣的日本海盜。除極少數被雇來武裝押運的日本浪人外,絕大多數都是閩浙沿海靠海外貿易求生的中國人。因為承平日久,生齒日繁,閩浙沿海的人口壓力十分顯著。而宋元以來數百年的海上貿易已經成為東南沿海居民最重要的求生之路。即使在嚴禁海外貿易的明朝,這種生活方式也沒有改變。只要海禁稍有鬆懈,走私貿易就會蓬勃發展,以至於閩浙沿海幾乎家家戶戶都涉足走私貿易,從而也或直接或間接的與“倭寇”有關。

  但對於走私貿易的歷史和原因,朱紈沒有絲毫興趣。他只關心如何才能徹底鏟除“倭寇”。在他看來,當地百姓與“倭寇”的密切聯繫正是“倭寇”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他在《甓餘雜集》中點名批評林希元等地方官紳,“不惜名檢,招亡納叛,廣布爪牙,武斷鄉曲,把持官府。下海通番之人,借其資本、藉其人船,動稱某府出入無忌,船貨回還,先除原借,本利相對,其餘贓物平分”。

  確如其言,以林希元為代表的閩浙官紳確實與走私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他們並不是朱紈所說的“武斷鄉曲,把持官府”的土豪劣紳。據《明史》記載,比朱紈年長十一歲的林希元,早其四年考中進士,曾經官至南京大理寺正卿。嘉靖二十年(1542年)被黜歸籍,回鄉精研理學。雖然仕途坎坷,但其著述宏富,被譽為明朝“理學名臣”。

  與朱紈只管埋頭做官不同,林希元十分關注國計民生。他自幼生長在福建海濱,對家鄉百姓泛海求生的艱辛深有體會,因而對求食海上的走私貿易有著深切的理解與同情。在他看來,保護和資助當地百姓下海通番,甚至從中獲利雖不合於天朝法度,但絕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但在朱紈眼裡,凡是違背朝廷法度的事情都是作奸犯科,必須加以革除。既然朝廷明令禁止沿海百姓私自泛海通番,就必須徹底禁絕。而這項政策是否合理,執行之後會不會斷了數百萬百姓的生計,則不在其考慮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