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論者:香港復建居屋不能拖 公私市場要理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4 10:04:54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文匯報刊登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陳建強的文章指出,當局的任何政策,都必須在協助市民“上車”和維持樓市平穩中取得平衡,從土地供應方面入手,通過增加不同類型的地皮和住宅單位,以滿足市民和投資者的需求,令樓價逐步回順,才是治本的方法。政府應趁此機會全面檢討房屋政策,以及公私營樓市的布置均衡。第一,依據香港的未來人口和經濟發展的評估,持續調整不同類型單位的供應。第二,全面梳理各項房屋政策和資助計劃的分工和職能。第三,公私營房地產市場,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應予區分並加以協調平衡。

  文章說,在寸土尺金的香港,房屋問題歷來就是焦點的民生事務,也是政府的施政核心。近年來,香港的樓價一路飆升,市區新樓呎價動輒萬元,而二手居屋和公屋的成交價亦迭創高峰,“樓價貴、置業難”已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亦引發全民共怨。

  特首曾蔭權在外訪澳洲期間接受訪問時,突然表示過去30個月樓價持續每月上升2%,累積升幅高達8成,“幾得人驚”。他更強調政府有責任解決問題,特別是協助中產人士“上車”。隨後有官員“放風”,透露特首所指是已塵封了9年的居屋政策將會“敗部復活”,詳情將於今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介紹。

  “置業難”成重大民生問題

  猶記得,在一年多前,特首曾在一個電台節目上“建議”一對準備結婚的律師和醫生,買樓置業要量力而為,買不起市區樓,可以考慮到新界置業,而且豪宅價格飆升並不影響一般住宅;至於政府對復建居屋的抗拒態度,更是公開的秘密。因此,今次的政策急轉彎,意義絕不尋常。正如英國《金融時報》一篇評論所指:“一位行政首長坦承感到害怕,從來不能讓人寬慰。但香港特區行政長曾蔭權是對的:香港的房地產價格確實‘相當可怕’。”

  當中,最可怕的地方,並非樓價脫韁硬闖,而是政府師老無功、調控乏力。事實上,香港樓市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和內地熱錢的夾擊下,至今仍是“高處未算高”。須指出,過去10年來,港元受弱勢美元的拖累,除了墨西哥披索外,相對其他貨幣全都貶值;相反,人民幣幣值卻累積上升22%,幣值一升一降,足以吸引內地資金湧港。而吊詭的是,按名義價值計算,目前的樓價已接近甚至局部超越97年的歷史頂峰;但在貿易加權和匯率調整的基礎上,中原城市指數仍比頂峰低24%。因此,只要內地經濟保持繁榮,香港樓價仍是易升難跌。

  至於政府的應對,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可說是動作頻仍,但樓市沒有因此而變得溫馴,投機活動亦從未收歛。關鍵點有三個:第一,作為市場動力的海外熱錢,香港的政策根本管不上;第二,香港在遏抑樓市炒風時“投鼠忌器”,避免對樓市和自由市場機制構成重大衝擊;第三,在文化上,大家心裡都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有土斯有財,有房產才能成家立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