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豬肉通脹” 世界圍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2 09:28:52  


 
  新加坡《聯合早報》說,6.4%的通脹水平不僅高於中國政府定的4%全年通脹目標,食品價格漲勢尤其凸顯中下層居民生活擔子加重的現實。這一現實被《華盛頓郵報》具化為北京一家超市中70歲老人李佩蘭(音)的抱怨,她說她全家月收入約6000元,食品消費要花去一半,再加上孫子上學和其他日常開銷,收入所剩無幾。

  中國老百姓對食品價格上漲的正常抱怨引發個別西方媒體更刺激的想象。《華爾街日報》從中看到“中國前路的顛簸不平”。文章說,從匯豐銀行到德意志銀行,再到世界銀行和高盛,國際金融機構將“中國統治世界”的時間表不斷提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認為它會發生在5年後,但高通脹、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動蕩等問題讓人懷疑,中國的統治“是被吹出來的”。

  美國“福布斯”網站說,國際象棋中有種“迫移困境”,指一名棋手無論怎樣出招都只有消極後果,但迫於規則不得不出招。文章說,面對通脹的中國就像陷入困境的棋手,作為與不作為都可能面臨經濟崩潰。與發達國家不同,發展中國家食品消費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前者的2到3倍,通脹因此會產生災難性後果,“對美國人來說,食品通脹不過意味著少去飯館或取消休假,但它在中國意味著饑餓。”

  “這種判斷聽上去誇張得有些幽默。”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教授何茂春10日對《環球時報》說。他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通脹發生在1994年前後,當時幾乎所有消費品和工業品價格全部上漲,CPI漲幅超過20%,老百姓產生恐慌,瘋狂兌換外匯並搶購囤積物品。與那個食品、日用品短缺的年代相比,現在中國社會對通脹的承受力強多了,全民搶購很難重返中國,但外媒的誇張解讀也給中國提了醒,食品價格上漲對普通老百姓殺傷力最大,遏制通脹關係民生。
在《愛爾蘭時報》看來,“與通脹之戰”還關乎中國經濟模式的聲譽。文章認為,在蘇聯模式和日本模式經歷興衰後,人們在看哪一種模式會帶來經濟發展的天堂,而眼下的中國正被通脹之虎挑戰,前景難測。

  “北京能贏麼?”《紐約時報》9日提出這一問題時說,農民工工資上漲、食品和石油價格上漲以及農業核心地區遭受洪澇災害是導致中國今年通脹的主要原因,但許多分析家相信,中國最終將取得遏制通脹的勝利,今年中國經濟沒有硬著陸的危險。CNN採訪的專家說,在6月份6.4%的通脹幅度中,豬肉價格這一單一因素貢獻近2%的漲幅,雖然這傷害了中國公眾購買豬肉的能力,但它也是個好消息,說明中國不是全面通脹,不用過分擔心。許多分析家預測,中國通脹將在幾個月內得到緩解。

  美國《時代》周刊此前的文章對中國經濟未來並不悲觀。文章說,二戰結束時,如果有人問美國能保持多久4%—6%的經濟增長,幾乎沒人能說出是28年。由於存在通脹、房地產泡沫等問題,中國經濟未來並不好預測。不過,雖然中國經濟發展從未一帆風順,但也沒什麼能讓它脫離軌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