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法國電視二台認為中國自己的經濟政策需要反思。文章將此輪通脹歸咎於中國此前制定的適度寬鬆政策,認為中國迫於經濟危機推出的4萬億人民幣刺激計劃導致貨幣流動性過剩,進而引發通脹,而這也是當下新興國家集體陷入通脹漩渦,美歐國家出現通脹苗頭的共同原因。
中國成世界抗通脹主戰場
如何能在工資漲幅不大的情況下跑贏CPI?在通脹之虎威脅全球經濟的今天,想得到答案的絕不僅是中國民眾。
英國《金融時報》上月的文章介紹了越南出租車司機範文榮的艱辛生活,開了20年出租車的他不得不面對今年2月以來油價上漲30%,以及政府管理的出租車價格嚇跑顧客的窘境,越南今年5月通脹高達19.8%,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44歲的範文榮為了讓家人有飯吃,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7天。
《金融時報》說,在新興經濟世界,類似故事司空見慣,最近幾個月同比數據顯示,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通脹率分別達到6.5%、8.7%、9.6%和5.3%。如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次飈升,新興國家將面臨更大危險。印度《德幹先驅報》將通脹稱為公認的印度經濟頭號問題。在韓國,李明博政府將今年物價上漲率預期值從3%大幅上調至4%。韓國《朝鮮日報》稱,這是除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外,韓國第一次將年度通脹預期定在4%以上。
在德國財經網看來,當下中國算得上全球應對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戰場,理由是這個在計劃經濟時代曾將通脹看做“國家機密”的國家,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各國經濟都與其緊密相連,不論中國能否成功遏制通脹,餘波都將影響世界。
如果中國輸掉反通脹戰爭怎麼辦?在西方輿論場,這是一個存在潛在可能性並會給西方帶來直接影響的設想。除了一些媒體沉迷於對“中國國內騷亂四起”的想象,更多媒體從經濟角度表達擔憂。英國《每日電訊報》說,人們越來越擔心,如果通脹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全球經濟都會面臨脫軌的風險。美國《邁阿密論壇報》說,中國目前的通脹率是美國的兩倍,對美國人來說,幸運的是中國的通脹與我們一樣,主要由能源產品和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等到中國人工資上漲成為通脹動力時,我們從中國進口的平板電視、iPhone手機和T恤衫都會漲價。如果龍之國度的經濟增長因通脹減速,美國企業和工人們也會隨之失去一大亮點。
基於同樣的預期,巴黎學者拉娜通過在馬來西亞《星報》上撰文的方式向西方提醒道:“中國正進入慢速增長時代,西方經濟體,你們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