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加藤嘉一:日本還能站起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5 11:28:25  


日本大地震中,著火的建築冒著滾滾黑煙。(網路圖片)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近日,FT中文網刊登著名日本學者加藤嘉一的分析文章,文章就日本地震、棄核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並提醒替本人要警惕日益狹隘的民族觀。深陷“迷失的20年”的日本,又遭“千年一遇”的大危機。日本還能站起來嗎?文章編輯如下:

  一
 
  二戰前夕,日本國內處於嚴重的失控狀態。海軍與陸軍之間等內部關係出現了利害衝突,文官、文化人、媒體人、學者,甚至天皇都無法阻止軍部之“暴走”。歷史證明,日本社會的集體主義或跟風心理既成為發展的動力,也成為阻礙生存的弱點,至今依然如此。
 
  戰後日本被美國改造,即民主化與非軍事化,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多方面,重新進行國家建設,被改造的那一刻,我相信,祖國的前輩們顯然抱著一種“被解放”的感覺。
 
  戰後的《和平憲法》在立法層面禁止了日本政府對外發動武力戰爭。日本戰後的軍部無疑喪失了戰前和戰中的特權。海外媒體有時主張的“日本重新回到軍國主義路線”或“日本正在企圖成為軍事大國”的說法早就不合時宜。
 
  有一個日本前首相叫石橋湛山。他是著名財經雜誌《東洋經濟周刊》的創始人,是在戰爭前夕對軍部掌控權力下的政府走向對外擴張,發動戰爭的“大日本主義”明確提出批評的,罕見的知識分子。石橋當年相當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堅持反對日本對華的殖民政策,主張“貿易立國”。在日本戰後發展的歷程中,許多有識之士對“大日本主義”進行反思,並認為石橋前首相的判斷是正確的,有遠見的。
 
  當今日本人站在歷史的高度認真反思石橋提出來的“小日本主義”很有必要。他曾探索的是日本如何在西方與東方之間尋求戰略平衡,找到自己合理位置的問題。而對於當今日本對外政策來說,關鍵在於前首相福田康夫提倡過的“共鳴”,即如何在美日同盟與對亞洲政策,尤其對華政策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溫和地尊重國際利益,務實地尋求國家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