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比亞石油業“元氣大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4 09:19:59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利比亞反對派看上去即將取得勝利,讓該國可能在幾周內就能重返全球石油市場,但產量完全恢復恐怕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內戰開始前,利比亞原油日產量約為160萬桶,但業內人士估計,持續6個月的沖突已使其日產量降至僅5萬桶。
 
  據《金融時報》報道,咨詢顧問和業內高管們認為,執政41年的穆阿邁爾•卡扎菲(Muammar Gaddafi)倒台後,未來三個月利比亞原油日產量可能達到30萬桶,產量將來自偏遠的西南部沙漠以及內戰開始以來一直在反對派控制下的東部地區。但即便根據最樂觀的估計,產量恢復到沖突前的水平也需要數年時間。
 
  華盛頓能源咨詢公司PFC Energy專家本•卡希爾(Ben Cahill)表示:“我懷疑利比亞要到2013年甚至更晚才能恢復戰前產量。”此言代表了業界普遍看法。
 
  油氣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在上周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對此表示贊同,稱利比亞原油產量可能需要3年左右時間才能恢復到沖突前水平。
 
  歷史上石油生產受到擾亂的經驗顯示,產量恢復至正常水平需要花費相當長時間。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2002至2003年由反對派支持的石油行業大罷工之後的委內瑞拉,皆是如此。在伊拉克,儘管在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入侵中,石油基礎設施基本保持完好,但其石油產量也直到2008年才恢復戰前水平,原因在於戰爭結束後政治動盪,以及大範圍的基礎設施受到洗劫和攻擊。
 
  摩根大通(JPMorgan)石油研究主管、前國際能源署高官勞倫斯•伊格爾斯(Lawrence Eagles)稱:“即便反對派能拿下的黎波里,和平局面能夠多有效地被維護,將是能否迅速恢復生產的關鍵,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就是證明。”
 
  業內高管和咨詢顧問們擔心,反對派內部分裂可能導致利比亞出現其它國家出現過的問題。即使利比亞避開了政治和安全雷區,錫爾特(Sirte)盆地的地質問題也可能成為恢復生產的障礙。錫爾特盆地非常關鍵,占利比亞原油產量約三分之二。位於錫爾特盆地的油田成熟度較高,因此,在那裡恢復生產可能需要做大量修復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