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買美債 到底賺了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9 15:38:56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40年前,尼克松政府的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曾經傲慢地告訴他的歐洲同行,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彼時,中美兩國還沒有實現邦交正常化,中國的決策者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康納利狂言”背後的意思。

  据環球人物雜誌報道,40年後,“中美國”這個詞被用來廣泛形容最大消費國(美國)和最大儲蓄國(中國)構成的合作關係,更有人形象地將其解釋為“美國消費,中國埋單”。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開始真正體會到購買美國國債的風險和苦澀。

  買了40年,民眾依然不清楚

  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18號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所在地。有關外匯管理法律法規的起草,國際收支、對外債權債務的統計和監測,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其他外匯資產的經營管理全都在此進行。2011年8月5日,因美債規模不斷膨脹,標準普爾公司調低美國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之後,市場上關於“中國投資者持有的萬億美元美國國債變成廢紙”的說法不斷出現,恐慌情緒蔓延。

  作為中國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管理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再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3月(此前外匯管理由人民銀行負責),是副部級國家局,內設8個職能司。其中,儲備管理司(事業單位名稱為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下設10個處,投資一處主要負責美元政府債券、美元機構債券、美元公司債券的投資。這些投資的具體信息都是保密的。

  為什麼不能對社會公眾披露?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方回答是:“由於規模大,市場影響力較強,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者、投機者對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經營的動向一直密切關注,希望借此發現和捕捉獲利機會。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都在博弈,每一方都希望盡量多地獲知對手的信息,盡量少地暴露自己。”

  國家安全的限制、百姓金融知識的匱乏、媒體報道的“不貼近”,導致很多中國人至今不明白為什麼要買美國國債,買美國國債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為此,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了金融專家、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和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陳保森,試圖通過他們的解釋,讓讀者明白個中原因並了解相關金融知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