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官員對百姓都不信任 又如何奢求被信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8 08:16:51  


 
  受損的公信力,如何重構?
  
  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於損害公信力的做法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提高失信成本;提高公眾辨別能力,避免先入為主

  薄貴利認為,“權威聲音”的沉沒已經影響到了社會正常秩序的構建,加大了經濟社會改革的難度,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盡快從制度層面尋找長久出路,用心加以解決,否則未來將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政府公信力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因此重構公信力應首先從政府著手。”薄貴利建議,各級政府部門要真正從制度建設入手,切實克服消極腐敗現象、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同時,加強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治化建設,增強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只要各級政府部門能夠真正做到潔身自好、一心為民,那麼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難事。”

  此外,龐胡瑞也指出,重新找回政府的公信力,加大信息的公開力度,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同樣必不可少。“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表明,面對信任危機,主動應對比逃避拖延更理性,用心疏導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未雨綢繆比應急救火更重要。”他表示,只要政府能夠切實推行“魚缸”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公共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曾經的“權威聲音”就一定能夠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各級政府部門已經在探索信息公開規範化、制度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從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到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從官網發布信息到主動微博問政,各級政府部門正在一系列制度的硬約束下,通過認真傾聽民眾心聲,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情緒,慢慢找回失去的信任。

  “專家、媒體的公信力重構,同樣離不開相應的制度保障。”吳忠民認為,為了保證社會公眾在面對重大公共事件時,能夠獲得來自專家、媒體及時、準確的信息和建議,也必須要從制度層面著手,建立維護其社會公信力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利益保障機制,使專家媒體能夠有說真話的底氣,同時,也要建立必要的懲處機制,對於損害公信力的做法,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提高失信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恢復社會公信力,擾亂大眾視線的謠言才會不攻自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