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天宮一號: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先遣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15:42:55  


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投映的來自指揮大廳的天宮一號發射升空的畫面。
  1966年3月16日,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乘坐“雙子星座八號”飛船,手動操作交會過程,與無人“阿金納”目標飛行器對接。對接後飛船猛烈滾動旋轉,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將飛船與“阿金納”分開。分開後飛船仍在滾動,他改用手動控制才使飛船穩定下來,為確保安全,飛船緊急返回。後來查明原因,是因人為扳錯開關造成的姿態控制系統故障。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進行兩個航天器之間的交會對接。接下來的40多年裡,太空中發生過300多次交會對接,下一次即將是中國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

迷你空間實驗室

  對“神舟”系列飛船我們並不陌生,但“天宮一號”是個什麼東西?據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天宮一號”總設計師張柏楠向本刊記者介紹,“天宮一號”是一個全新的飛行器,重8.6噸,分為兩個艙。以往的“神州”系列飛船是三艙式的,比“天宮一號”多了一個返回艙。“‘天宮一號’的前艙是實驗艙,為全密封環境,對接完成後航天員可以進艙工作、訓練,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動以及睡覺也在裡面。航天員的活動空間有15立方米,和‘神州’飛船六七立方米的狹小空間相比寬敞了很多,更適合長時間居住。後艙叫做資源艙,內置動力系統、推進系統和能源。”因為要實現交會對接,所以“天宮一號”實驗艙前面還有一個交會對接機構。

  “‘天宮一號’在整個載人航天工程中主要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和組合體控制技術;二是作為空間實驗室的雛形,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為將來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張柏楠說。

  按計劃,“天宮一號”9月底發射後,將在太空等待隨後發射的“神州八號”。在“神州八號”發射前的21天,遨游太空的“天宮一號”進行降軌,在對接前3天左右做好相應準備工作,靜候對接的最佳時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