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工商時報:美國還能領導全球經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4 12:07:34  


  中評社台北10月14日電/台灣工商時報14日發表社論說,美國參議院日前表決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未來一旦再獲眾議院通過,美國將可以對於匯率低估的國家,加徵補償性關稅。這一法案雖沒有直接點名人民幣匯率,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迫使人民幣升值的意圖極為明顯,也因此美國參議院一通過此案即引起北京的抗議。

  社論說,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原本傲視全球的經濟實力,隨著貿易赤字的擴大、債務的激增及失業率的上揚而不復存在。美國不思檢討自己的國策,總一味認為這些困境全是別人使用不公平手法造成的,殊不知這根本是自由貿易的結果,美國此一謬誤的思維已有四十年之久,如今已是愈來愈嚴重。

  回顧1962年,當美國國際收支開始出現赤字時,甘迺迪總統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演講時還很有風度地表示:“只要減少援外、提高關稅壁壘、限制對外投資,美國可以在一夜之間恢復國際收支平衡,但這是不明智的。”惟隨著國際收支赤字擴大,其後尼克森總統幾經考量,終於決定試試甘迺迪口中所說的“不明智”的方法,於1971年秋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對進口商加徵一成的附加關稅。尼克森此舉的目的在迫使歐、日的匯率升值,以紓解美國的貿易失衡。

  社論說,加徵一成的關稅果真實施,各國出口到美國的利潤將化為烏有,也因此英、法、日、德等國與美國簽署了《史密松寧協議》。這一紙協議內容是美國同意取消一成的進口附加關稅,而英、法等國必須讓自己的貨幣對美元升值,於是日圓匯率由1971年的350升至1973年的271,馬克由3.50升至2.67,法郎由5.54升至4.80。惟不論各國匯率升幅多大,依然止不住美國貿易逆差的走勢,至1978年商品貿易赤字已升至422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