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吳建民:國人爭論贈馬其頓校車反映弱國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5 08:52:38  


吳建民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11月25日,一條中國援助馬其頓23輛校車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表示不解:馬其頓比中國富裕,為什麼我們還要援助他們?捐贈校車應不應該?國際援助有何原則可循?此事背後體現了什麼樣的國民心態?且聽資深外交家吳建民如何解讀。

  關於捐贈事件

  京華時報報道,我們國家的校車(狀況)應該說還不好,我想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你不能說我有一天比人家發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樣看起來算盤很精,實際上要吃大虧

  記者:最近這段時間,民眾對於我國外交部捐贈馬其頓校車一事十分關注,有些網友不太理解,馬其頓的人均GDP高於我們,為什麼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援助?從您專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援助和大家的理解有什麼不一樣?

  吳建民:我認為這個後面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連在一起的。如果說我援助別人,必須我比你有錢,你比我窮才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這樣的。你說救災的時候,發生了災難,我們大家都去援助他。我們援助的國家,也有可能他比我還富,但是他受災了。我們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價值,那就是同情心,同情同類。人家受災了,我們要去幫助他。

  馬其頓是個歐洲國家,可能人均GDP比我們還要高,但是他有一些困難,國與國發展關係的過程中,我們給他一點校車的援助,這個也是可以的呀!

  當然,我們國家的校車(狀況)應該說還不好,我想政府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你不能說我有一天比人家發展好了,我才能援助人家。那樣看起來算盤很精,實際上要吃大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