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台灣的旺報不久前發表社評說,“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是維繫兩岸和平關係最重要的一個命題。這個命題中的“中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多重意義:在國共對峙半個世紀後,兩岸意圖恢復正常交往而提出“九二共識”之初,“中國”是指“歷史”或“文化”的中國。在台灣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之初,錢其琛提出“一個中國”的新三段論述時,他所說的“中國”已經是指“經濟”的中國,並為解決雙方的政治歧見預留空間。扁政府時代,陳水扁為了掩飾其家族的貪腐,不但沒有利用這樣的模糊空間來創造兩岸之間的和平互利,反倒費盡心機,企圖否定“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該社評說,可是,企業家們對“中國”意義的轉變卻十分的敏感。他們很明白,破解“顧佛祖”和“顧腹肚”兩難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接受“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他們的判斷在這次大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大選過後,台灣如何運用“中國”的多重意義爭取最大利益;大陸如何對台灣人展開最大包容,爭取認同,不僅考驗兩岸執政黨的政治智慧,同時也在考驗著民進黨。
我們認為,旺報社評一而再地提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命題,勇氣可嘉。
在陳水扁及民進黨統治8年之中,台灣社會對中國這個名詞避之不及、噤若寒蟬。中國被污名化,兩岸被極端意識形態割裂,重大的生存危機籠罩台灣。
今天,“九二共識”深入台灣人心,中國與台灣的內在關係清晰展現在台灣民眾面前,陳水扁、民進黨佈下的分裂意識濃霧正在逐漸散去,認同潮流越來越明顯。
當然,我們知道,“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概念,在台灣還會引發大的爭議,還會被繼續扭曲。但是,這樣的事實是無法被篡改的,更是無法湮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