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統一的統一:國民黨“一中各表”突圍
正因為看出兩岸經貿深化的不可逆轉,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才會坦承民進黨必須積極改變兩岸論述,否則根本難以因應美中聯合支持的“九二共識”框架。邱建議民進黨改採“沒有台獨的台獨”路線,微言大義頗值得深入分析。
事實上,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論述,正是最典型的“沒有統一的統一”路線,兩岸現實“沒有統一”,並未否定國民黨接受象徵性“統一”,但藉由政治現實與政治象徵的混合論述,國民黨卻得以兼顧保台立場(現實沒有統一)與兩岸突破(象徵性統一)的兩大戰略目標。
深入檢視,國民黨並未放棄“終統”目標,只是從1980年“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明統”,轉到2007年政黨信念改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並在黨員目標刪除“統一”,改以“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代替,完成從“明統”過渡到“虛統實獨”的路線轉型。
也正是在邁向“一中各表”的“虛統實獨”過程中,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展開兩岸破冰之旅,啟動飽受綠營抨擊的連胡會,從此拉開國、民兩黨的兩岸差距,使國民黨同時得以兼顧保台立場(實獨各表)與兩岸突破(虛統一中)。2008年馬英九大勝,除了扁貪腐因素之外,國民黨能夠藉由連胡會突破兩岸僵局,也成為中間選民挺馬主因。
訴諸“一中各表”,國民黨可以一石二鳥:一方面標舉“虛統一中”滿足北京,一方面以“實獨各表”凸顯兩岸並無統一共識,藉此安撫拒統選民。國民黨既未改變象徵性的終統目標,又未啟動現實的統一進程,“沒有統一的統一”既沒有時間表,就能使國民黨在保台立場與兩岸突破上左右逢源。
順著“虛統實獨”邏輯,國民黨又在2008年發明“九二共識”,也是以“一中各表、擱置爭議”、“沒有統一的統一”為內涵。儘管兩岸對“九二共識”認知不同,但兩岸歧見愈大,反而使國民黨更容易處理台灣選民的拒統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