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共污染事件急需依法維權樣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30 21:22:03  


  龍年春節舉國歡慶,然而廣西龍江河流域的居民們卻經歷了一場水恐慌,到目前為止,鎘污染源還在柳州上游,對近400萬市民用水形成威脅,廣西已啟動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很顯然這又是一次重大公共環境危機。面對近年來頻發的類似事件,對群眾健康與財產造成嚴重侵害,我們急需依法維權的樣本,為公共權益尋找可靠的保護途徑。 

  就在龍江河污染事件發生之際,另一起公共環境污染事件的主角——康菲公司認賠了。針對山東蓬萊油田溢油事故漁業索賠的行政調解在農業部干預下取得了成果,康菲出資10億元人民幣用於解決河北、遼寧省部分區縣養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漁業資源損害賠償和補償問題;另外康菲和中國海油分別列支1億元和2.5億人民幣,用於天然漁業資源修復和養護等方面工作。時隔半年,康菲從拖延瞞報、虛以委蛇、拒絕賠償到最終認賠,經歷了多少扯皮和“危機公關”,我們記憶猶新。至於從認賠到落實,還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更是不得而知。何況還有受害匪淺的山東漁民沒有列入賠償和補償範圍。恐怕這場行政調解難以作為理想的公共污染事件追責樣本。 

  進一步追問這兩年發生的紫金礦業污染汀江、哈藥六廠違規排放廢氣廢水、化工桶衝入松花江、南京丙烯管線爆炸等事件,當地政府的反應不可謂不及時,針對被污染區域和受害者的救治工作以及周邊群眾的安置等都在預案完備的機制下得到了妥當的處理。不過,我們幾乎找不到在這些事件中利益受損一方通過法律途徑獲得相應賠償和補償的案例,絕大多數都是在行政調解和斡旋中,特別是媒體聚焦降溫後,悄無聲息地告一段落。 

  當然,通過行政調解也是群眾主張權益的一種途徑,而且在現實中可能更有效、更能討個說法。但行政調解不能包治百病,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偶然性太大。這一次農業部可以出面干預,下一次就未必。如果污染對象跟農業部無關,其他有關部門是否願意出手,還需要打個問號。製造污染的企業往往又是當地利稅大戶,主導調解的公共管理者容易被利益所牽絆。另外行政調解的賠償和補償方案也缺乏示範性和最終性。根據我國法律,只有司法訴訟才是人們維權的最權威途徑,我國雖然未實行判例法,但具有指導性的案例可以作為以後類似案件的處理依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