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古代“兩會” 總是贊成會遭皇帝訓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0:09:19  


  “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大”是中國國家最高權力和行政監督機關,“政協”則是中國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機構。那麼,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表達民意的?古人有“提案”一說嗎?

  古代“兩會”是什麼樣的會議

  從制度層面來說,現代“兩會”制度為共和國首創,古代中國是沒有的。但是如果從議事形式來講,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形式。當然,古代中國的國家議事體系與現代是有本質區別的。

  古代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自稱天子,其實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個人拍腦袋”的局限性,於是有了“朝參”和“集議”。“朝參”又叫“朝會”,集議也稱“議會”這便是古代中國的“兩會”制度。

  “朝參”由皇帝親自主持,是小範圍的。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廳(朝廷)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戲中常出現的君臣在朝廷上問答的場景,其實就是“朝會”。一般在進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頒布時,皇帝都會開“朝會”。有資格參加“朝會”的都是相當於今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級別的“三公”、“九卿”,最低也得是副廳級的正五品官員。“朝參”實是一種禦前會議或內閣會議,有點類似於今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時間不長,但相對頻繁。到了唐代,“朝參”變成了“常參”,每日或隔日舉行,成了制度化。

  “集議”則由“三公”們或地位相當於“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參加。集議實際上是應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開的,其規模可大可小,參會者的範圍比朝參複雜。集議通過的議案都是要認真執行的,與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有點接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