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須為“後政治”未雨綢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1 21:04:30  


  作者﹕ 栗琰  北京  自由撰稿人

  2005年“胡連會”兩岸達成和平發展五點共識,過去4年中,海峽兩岸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並沒有觸碰到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這一條。雖然,馬英九在2008年接受印度英文戰略學術季刊《印度暨全球事務》專訪時就表示,他願意努力在任內盡量完成與大陸當局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但2012年獲得連任的馬英九,仍未將這一議題提上日程。因為,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面對很多困難,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日前,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在北京會見了胡錦濤總書記,雙方首次取得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識”,吳伯雄還發表了“感受到目前是兩岸關係60年來最好的時刻,應繼續下去”這樣的感慨。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是致力於兩岸和平穩定的中華兒女所樂見的。目前,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求同存異,避開敏感話題,以尋求共同利益為目標,取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績,也惠及了兩岸民眾。不斷豐富的民間文化交往、交流拉近了兩岸人民彼此之間的距離,減少了隔閡。兩岸關係走進了,兩岸人民的心也貼近了。有人認為“先經濟”已經實現了了,下一步應該“後政治”了。但是,要想實現“後政治”道路依舊曲折。

  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對兩岸雙方來講是必要的,但是問題在於和平協議的實質內容為何,這就牽扯到雙方對彼此定位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台灣島內需要達成共識的問題,也是大陸方面應該思考的。大陸和台灣當局雖然都有推動兩岸政治協商之心,但此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馬英九的得票比2008年大幅減少,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席次下降,民進黨作為在野黨必定會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進行制衡。而美國也不願意兩岸簽訂和平協議,這樣會削弱制衡大陸的力量。如果兩岸簽訂了和平協定,那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制定也指日可待,這更加是美國所不想看到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