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紀實攝影引爭議 煽情誤導中國攝影三十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9 08:06:38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紀實攝影”,在中國攝影界引發過不少爭議。實際上它是僅中國有世界無的奇特概念,正如時下流行的種種“特色”理論和概念一樣,是西方某種理論或概念的轉譯引述被本土語境異化的結果。它倡導在攝影創作中用“客觀”記錄方式,拍攝各種可見社會現象,高揚人道關懷、揭示人間黑暗不公的旗幟。它以社會責任、正義、道德為判斷作品價值或優劣的主要標準,從1980年代初在我們的攝影理論中建基,到1990年代初已成為定型的攝影創作理念和範式,在攝影領域被號召性地高調宣揚。

  時下瀏覽我們的攝影網站或紙質攝影媒體,這個概念依然隨處充斥。三十年來它在我們攝影創作理論、實踐和展覽中,經常占據主導地位而排斥其他——如主觀性攝影、風光攝影、私攝影,以及後來的觀念攝影等等,在一段很長的時期內成為中國攝影創作“第一概念”。不少攝影刊物或網絡以發表“紀實攝影”作品為主。很多機構設立長、短期各種名義的“紀實攝影獎”。被很多人當成攝影創作體現“良心”的方法和必走之路。

  攝影基本功能

  與藝術概念的混淆

  其實作為信息傳播功能的攝影,與作為藝術表達功能的攝影有明顯區別。對這兩種類型攝影功能與概念的混淆,是1980年代至今發生在我們攝影創作理論與實踐中的主要問題。1930年代以後,美國社會記錄攝影的推動者們,更願意將它當成一種群體性的社會運動,而非個體性的藝術創造活動。同時這種攝影的“社會記錄”,是有選擇的而非全方位的記錄,實用性的宣傳和有目的的信息傳播是它的主要宗旨。而在二戰結束若干年之後,對這一時期社會記錄攝影的回顧、整理和論述者,又刻意地回避它與戰後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同這種歷史背景和事實。

  不能否認,記錄是攝影最本質、樸實的語言。“紀實攝影”的悖謬在於:它試圖以內容和拍攝對象直接說明問題,而在照片拍攝判斷的過程中,一方面強調所拍事物對象的“客觀真實”,一方面卻又強調拍攝者的自我主觀性:作品的光影、構圖、氣氛甚至黑白呈現等等的視覺或“藝術”效果——將寫實繪畫中對事物對象象徵性信息的提取、概括、加強,浪漫地當成“紀實攝影”的表現方法;將職業化或沙龍攝影式的技藝體現當成藝術語言。實際上新聞報道攝影強調客觀真實,藝術攝影強調主觀表現,“紀實攝影”卻在這兩者之間搖擺——其中的踐行者在拍攝同時天真地想象,可以用藝術攝影處理畫面的方法對所拍社會事物進行主觀的描繪評價,而又沒有人會認為這是試圖對公眾進行宣導甚至欺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