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南北蘇丹為油而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5 10:14:15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去年7月,南北蘇丹分裂,南蘇丹正式成立。但分離並未消除雙方衝突。近日雙方又起武裝衝突。此次戰爭爆發有三大原因:邊界劃分問題、資產分配問題和石油利益分配問題。邊界問題是表象;資產問題也只是皮毛;石油問題才是核心。 

  據錢江晚報報道,儘管原蘇丹南北雙方曾交戰數十年,獨立後也劍拔弩張並已兵戎相向,但兩國在石油領域卻相互依賴。原蘇丹大部分石油生產來自南方,但輸油管道、煉油廠和港口卻在北方。南蘇丹生產的石油,需要通過北蘇丹的管道輸送到北方的煉油廠或港口。這種地理分布的“錯位”是南北蘇丹的核心矛盾,也是此次戰爭的根本原因。 

  2005年,原蘇丹政府同南方簽署了《全面和平協議》,結束了蘇丹內戰。根據協議,南蘇丹在公投後從原蘇丹分離,單獨建國。然而,這份由西方主導的“和平”協議卻沒有劃定南北雙方的石油權益歸屬,也沒有確定南蘇丹石油過境北蘇丹需要支付多少運費,為日後的戰爭埋下了禍根。 

  南北蘇丹分立後,兩國為石油運輸費爭吵不休。北蘇丹坐地起價,要價33美元/桶;南蘇丹則就地還價,直接還到1美元/桶。價差過大的背後,是長期敵對造成的不信任,以致雙方都缺乏誠意。 

  為了徵收南蘇丹“石油欠款”,北蘇丹作價處理了原屬南蘇丹的一批石油。南蘇丹則以“慢性自殺”作為報復,宣布停產境內石油,擺出和北蘇丹“同歸於盡”的架勢。4月10日,南蘇丹軍隊攻占了北蘇丹境內的哈季利季油田——該油田按照海牙國際法庭的判決屬於北方,目前是2號區塊的一部分,由中國公司參股的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進行開採。18日,北蘇丹向南蘇丹宣戰,拉開了南北蘇丹之間的戰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